天天百科

【养生】脾虚之人的健脾三法:饮食调理 定时运动 常食三宝

2021-03-04 02:25:49

养生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而脾虚更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脾虚百病生,容易导致身体各种不适,因此关注脾虚的人群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脾虚的人群特点出发,提出关注三个方面健脾的方法,包括饮食、生活习惯和心态调整,并介绍常吃三物和做三事的具体建议。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帮助脾虚的人群改善脾功能,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关注脾虚问题,关注健康生活,是当下人们追求健康的重要内容。

“脾虚百病生”,脾虚的人,注意三个方面健脾,常吃三物做三事。

中医养生里,对脾胃这两个脏腑的定位是非常高的。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而饮食和脾胃、和身体的关系,更有“病从口入”之说。实际上,很多饮食相关的变化,我们一般都会以“脾胃虚弱”来形容。

那么,脾胃虚弱了,就只是饮食的变化吗?显然不是。在中医脏腑理论里,脾主管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脾主运化(和饮食有关);脾统血;皮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通过上述四点,我们足可以看出,脾胃虚弱,对身体的影响必定是多方面的。所以,脾胃虚弱的人,身体会出现一些小毛病。

那么,脾胃虚弱该如何调理呢?我认为,尽管脾胃虚弱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养生的角度看,大致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调理健脾:

1、健脾益气:有的朋友,是不是觉得自己容易疲劳,爬个楼梯多走几步,也会有气喘吁吁的现象?这些情况,大多数都和脾气不足有关,也大多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子虚”。平常可能还有点食欲不好不想吃饭,吃多了肚子胀之类的。

这种脾虚,一般就需要健脾益气了。让虚损的脾气充足起来,脾的运化能力自然就得到改善,脾的气机运行也慢慢恢复健运,常见的如补中益气、四君子等等。

2、温阳健脾:我们常说“阳气”,其实,“阳”和“气”是有细微区别的。一般来说,气虚比阳虚先出现,很大部分的阳虚,都从气虚慢慢进展而来。因此,脾阳虚的“脾胃虚弱”,也就有脾气虚的那些表现,在此基础上,再有“阳虚生寒”的一些问题。比如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怕凉喜暖等等。

脾气虚损的脾胃虚弱,我们知道用“健脾益气”来调理,脾阳不足的脾胃虚弱,却最好不要单纯地温阳益气,那样易有燥热伤津之虞。比较合适的做法,就是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适当地“温振脾阳”,如少佐姜桂之类。

3、健脾祛湿:虽然,我们很难说清楚到底是脾虚生湿、还是湿盛脾虚,但脾虚和水湿,似乎就时一对难分难舍的“难友”。很多脾胃虚弱的人,体内湿气也比较重。身体重乏、头昏脑胀、大便稀溏等等,其实都和脾虚或者湿盛有关。

这个类型的脾胃虚弱,是我们说得最多的健脾养生。也由此滋生了很多著名的健脾祛湿药膳。比如红豆薏米粥、山药莲子粥、绿豆山药粥、鲫鱼豆腐汤等等。总之,基本都是药食两用、既能健脾又可以祛湿的普通食物。此外,黄芪、茯苓等也是比较常用的健脾祛湿之物。

总之,脾胃虚弱的调理,其调理法则基本无外于上述三点。如果要论具体的调理方面,归纳起来,我认为大致可以用“多吃三物作三事”来概括:

多吃三物:

1、带“土”德的食物:所谓“带土德”的食物,我们可以大致理解为“长在土里”的食物,山药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此外,红薯、茯苓、土豆之类,适当吃点,也有健脾益胃之功;

2、颜色带“黄”的食物:根据中医五行五色的理论,黄色对应的脏腑是脾。所以,很多黄色的食物有不错的健脾之用,比如小米、黄豆、南瓜、黄花菜等等,适当进食,能健脾益胃;

3、气味辛香、焦香的食物:中医认为,香能醒脾,对于湿气较重的脾胃不好,本身气味辛香,或者炒成焦香的食物比较适宜。如藿香砂仁之属、焦三仙、炒小米等等,都是常用的健脾醒脾食物;

多做三事:

1、多运动:脾主肌肉四肢,久坐伤脾。所以,养成适当、合理的运动习惯,促进脾经的气血运行,也有一定的醒脾健脾作用。

2、多欢笑:“脾在志为思”,思虑伤脾。所以,保持情志上的开朗,生活中多欢笑、少忧郁,还可以配合一些音乐,一般早上宜轻快、中午宜舒缓,晚上宜悠扬,对健脾是很有好处的。

3、多按摩: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类很常用的健脾方法。如饭后摩腹、按摩足三里、手掌大鱼际上的板门穴、拇指面皮、运坎入土等等,既简便又容易掌握。平常坚持多揉揉,对改善脾胃虚弱,促进脾胃健运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觉得《【养生】脾虚之人的健脾三法:饮食调理 定时运动 常食三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