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兴起食疗养生的

2021-12-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21世纪生命科学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是关于食疗的研究和普及,然而在以前并不被人们接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抗生素的出现和大量化学药物的成功研制,几乎完全改变了人类的这一传统医学模式。到了20世纪中,许多人把医生开处方、药剂师配药、护士打针送药看成了唯一正宗的治病途径。“打针吃药”是治病的唯一办法使20世纪人类对医学产生了误解,许多医生并未想到要告诉病人某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治疗心脏病或预防癌症等。很多新闻报道中,会不断的出现记者采访:某某资深医生说,不要盲目相信保健食品或者食疗,会导致延误病情,甚至病情复杂恶化,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而危及生命;某某卫生及药监部门从来没有批准过任何保健食品或食疗方法具预防或治病的功效。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根”,并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为人类留下了庞大的食疗文化遗产就这样被无情的鄙视和摒弃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化学药物的副作用,现代文明病、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大量出现,都促使科学界再次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欧美兴起了“药源性疾病学”,它的任务是研究因滥用化学合成药物和抗生素引起的包括自身免疫性、中毒性疾病。近年来,欧美和日本在以法律手段废弃多种化学药物的同时,又兴起“自然医学”的热潮,他们将食疗称之为“自然疗法”或“非药物疗法”。对食物进行大量的研究后,他们发现,蔬菜、水果中的许多化合物(统称为植化物)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现代人的许多疾病可能是因为营养失调所造成的。美国科学家还发现,35%左右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不当有关,而只要改变饮食习惯,癌症的发病率就可以减少50%。

我国古代的“药食同源”之说,通过出口转内销,加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在大陆又悄然兴起,人们对食补越来越在乎,近几年达到了异常火暴地步。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卫生革命是抗生素拯救了人类,消灭了可怕的传染病,那么第二次世界卫生革命的主力军,则就是以新食疗、运动疗法、心理疗法为主体的各种自然疗法,它们的目标直指向当今最危害人类健康进程的各种现代文明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

那么如何食补才能吃出健康呢?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食补非常有讲究,除了食料、药材做到真材实料外,还要有科学的配方,这样食料和药材的功效才能相辅相成,达到食疗的目的。如果一味贪珍求奇,盲目进补,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食疗的原则就是根椐各人的体质选食:

1,健康之人:阴平阳秘,气血调和,饮食起居正常。男子多宜滋补肝肾,女子常宜补气血。老年人:脏腑功能逐渐虚衰,内在阴阳多已呈现不平衡状态,宜食温热熟食物,忌食粘硬生冷食物。

2,病情之人:根椐病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属性来选择食物,才能调整阴阳,使之相对平衡,恢复健康。临床常用的疗法: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滞者消之。有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3,亚健康之人:

体质偏寒的人:宜食温热性食物,如:姜、葱、蒜、桂元肉、低度酒等,少食生冷偏寒食物。

体质偏热的人:宜食寒凉性食物,如:绿豆、西瓜、芹菜、桔子、梨等,少食辛燥温热食物。

体胖之人: 食欲亢进,多痰湿,宜吃清淡化痰的食物,多吃些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笋子等。

体瘦之人: 血亏津少,宜吃滋阴生津的食物,若脾胃功能欠佳者,可常吃山药莲子粥等。

进入20世纪末期,中国国家卫生部基于科学的事实,先后颁了几批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疗品种名单,并且不断还在更新中。随着回归自然之风和饮食疗法的日益兴起,药补不如食补,药补补得了一时,补不了一世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预示着有利于倡导健康的饮食观念,也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食疗时代正式迈入了人们的视野。

如果觉得《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兴起食疗养生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