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浅析古代文人花馔养生文化:花开有“食”,古人与花的千古韵事

2022-01-3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花馔(zhuan),即以四时花卉作为食材而制成的菜肴或点心,这种食品的由来已久,因为其具有情志养生和饮食养生的双重功效而受到古代文人的青睐。据文学记载来看,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末期,都有文人食用花馔。

以花入馔,格调清雅,味甜食美,在满足人的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让人精神愉悦。据不完全统计,可以用来食用的花卉有百余种,其中不少的花馔还具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可谓药食同源,因此不少的花馔也被做成了药膳,食补总比药补来的让人安心。

而我国古代文人雅士,已经把花开时赏花,花落时食花作为风雅之事。他们不仅食用花馔,还把花馔写进诗词、小说当中,《红楼梦》一书中就曾写到过两种花的香露“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虽然书中没有记载具体用法,但是根据同是清代的文人顾仲编撰的《养小录》中记录的花露制成之法,用仿烧酒锡酒器来提取的方式就能想到大概,其中又说花露可以入汤待茶或入酒增味,而这也恰恰是《红楼梦》中的用法。

文人对花馔的风雅浪漫,形成了极具古典韵味的花馔养生文化。

历代花馔文化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代的文人大多生吃鲜花或者拿来酿酒。《左传》有云“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表明当时的兰花已是贵族的食谱。《神农本草经》列菊为上品,认为“服之轻身耐老”。战国诗人屈原也独独偏爱花馔之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说的是在早上饮用兰花上坠下来的露水,在晚上吃掉菊花掉落的花瓣,直接以菊为食。

《九章·惜颂》中也说“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这是把菊花掺和到谷物中制成干粮。不仅如此,屈原还在《九歌·东皇太一》中描述了一种可供祭祀祖先、神灵的兰花馔“蕙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就是把和有蕙花的麋肉,用兰叶包扎好,放在蒸笼上蒸熟。这种食物用来祭祀,显然在当时这是一种比直接使用花卉更为高级的食物。

(二)汉魏时期

在汉朝,兰花和菊花依旧是人们的心头偏好,但是这一时期的人们除去直接食用新鲜花卉之外,还衍生出了各种的花酒、花酱,并且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花馔的养生价值了。

据西汉《七发》记载,“兰英之酒,酌以涤口”,意思就是说当时的人们用兰花酿成的酒来漱口,花香清新,酒气甘醇。而晋代《广州记》中记录了一种可以食用的花卉莽木,也就是现代的木槿,木槿的花瓣可以食用,同样也可以做成花馔。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又出现了榴花酒,即用五月份的石榴花酿成的酒。

(三)唐宋时期

鲜花入馔在唐朝诗文中经常出现。如重臣魏征曾在《五郊乐章·雍和》中就记载了在皇帝与百官的“迎俎”祭礼上,就有以兰花做成的菜肴和桂花酿造的花酒祭祀神灵。王维在《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中记载“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说明在重阳节或者菊花节的宫廷宴会上,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菊花这一种花馔,还有其他的芍药、茱萸等可以入馔的鲜花之食。

到了宋朝,味香色美的花馔有了更长久的发展,食用的花卉种类的增多的同时,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起来,最为直观的表现是宋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这是一本专门的食谱类书籍,里面记载了数十种以花为主料或者配料的食用及加工方法,是中国烹饪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为今人研究宋朝花馔饮食文化提供了参考。

(四)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有关花馔的食谱渐渐多了起来,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明朝高濂《遵生八笺》中的《饮馔服食笺》、清朝顾仲的《养小录》专篇《餐芳谱》、徐珂《清稗类钞》之《饮食类》等,这些食谱书中除了列出花馔的名目之外,还详细的介绍了它的制作方法。花馔美食还散见于明朝王象晋《群芳谱》、《广群芳谱》等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记载了玫瑰卤子、桂花糖糕等令人闻之垂涎欲滴的花馔美食。

每个朝代渐渐增多的花馔食用方法,显示着古代文人对花馔美食的喜爱和看重,那些记录在书中的文字也随着鲜花的香气一起鲜活起来,一道道美味又养生的花馔美食牢牢地抓住了文人的心和胃。

文人的养生秘法

(一)主食类

以花作为主食最早是从唐朝开始的。而较为出名的则是清代顾仲《养小录》中记载的暗香粥,先把粥煮熟,然后收集起来的落梅花瓣撒到已经煮熟的粥面上,继续煮,等到粥面又一次开始翻滚,暗香粥也就煮成了,因为粥里面混合着梅花的暗香,因此被称为暗香粥。

(二)菜肴类

以花入菜肴是在宋代渐渐兴盛起来。宋代林洪《山清家供》中记载的“牡丹生菜”,就是把牡丹和生菜放在一起食用,或者外面裹上一层面粉放进油锅炸成酥。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有“萱花馔”,就是用萱花和鸡肉一起煮食。

(三)汤羹类

宋代林洪《山清家供》记载有“锦花羹”,锦带花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口感爽脆,可以做成汤类。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记载“玉兰片瑶柱汤”,也是把玉兰花瓣做成美味的羹汤,把瑶柱和摘下来的玉兰花瓣一起煮,便能得到玉兰片瑶柱汤。

(四)糕点类

唐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食用花糕。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记载有一种“松花饼”的做法,过程是先采集完松花,随后把松皮取出,用其中的白嫩的部分放在蜂蜜里面腌渍,再放在小火上煎烤。

(五)茶酒类

在前面写到的屈原的诗里面,就有了桂花酒的存在。唐代酒风极盛,花酒自然也就受到了文人的欢迎,《景龙文馆记》对此有记载。宋人更偏爱花茶,各种各样的香花到他们手里都可以用来熏茶。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记载,像桂花、茉莉、玫瑰等都可以制成花茶。

(六)花露

花露利用的是宋代由阿拉伯传入我国的蒸馏技术制成,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红楼梦》中提到的玫瑰清露是胭脂般红的汁子,只用舀一茶匙冲泡一碗,就香气扑鼻。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野蔷薇的香气的最是甜美,类似玫瑰,世人多取蔷薇蒸馏作蔷薇露。

鲜花的养生功效

古代文人重视花馔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它的养生功能,而明清时期这种养生文化到达巅峰,花馔的养生功能不仅体现在食疗养生,更表现在情志养生。

宋代林洪《山清家供》中多次称赞花馔“清甜”“清香”,其中记录了一种“金饭”,也就是用菊花的花瓣做成的主食,长时间食用可以“名目延龄”;“松黄饼”,就是用松花做的饼,它的功效是“壮颜益智,延永纪算”。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录了百合和面,可以做成汤饼,放在笼上蒸食,益气补血,并在书中称百合为“渗利和中之美药”。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数十种花露的功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兰花还是菊花都被文人称为“花中君子”,这些花也被文人赋予了高洁的品格,符合文人的自评。正如前文中屈原所写的“木兰坠露”“秋菊落英”,这便是用木兰和秋菊这些花儿高贵的品德来象征自己。

文人春食牡丹,夏吃莲花,秋摘甘菊,冬品白梅。杨万里曾作《蜜渍梅花》:“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叫谁上少陵坛。”他认为进食梅花可以让句子里面没有烟火气息,更是欣赏与认同梅花的风骨,这便是食用花馔而情志养生。

结语:

花馔作为一种生命以及心灵上的双重滋养,为日常的平凡生活引入一种不可言喻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可以是对于花卉品格的肯定,也可以是对于风雅的自我认定,在日常的生活中对精神品质的深度挖掘与体验。

文人食花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此,花馔将审美行的体验引入了人较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中,追求风雅的同时不忘好好生活,好好吃饭,完成了对生命和风雅的双重养护,而花馔本身就具有的食疗的特性,更是在后来数百年间受到除了文人之外的百姓的喜欢。

花馔还体现了文人高雅的生活品味,使其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花馔的花卉还反映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养生意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花馔文化能够继续发光发热,活跃在国人的餐桌上。

参考文献:

《文化与文艺》

《山家清供》

《宋代花馔文化深析》

如果觉得《浅析古代文人花馔养生文化:花开有“食”,古人与花的千古韵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