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10句养生名联,寥寥数语,养出精气神

2022-02-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今日大年初二,

在传统习俗中,是回娘家的日子。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诸多不如意事,

但当回到家,看到父母亲人的盈盈笑脸,

我们就觉得满足,因为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如意。

今日与大家分享10句健康箴言,

祝愿大家平安健康一整年。

01

从心所欲;

随遇而安。

上联是说随自己的心意行动处世。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朱熹集注:“从,如字,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孔子在介绍自己进德修业的经历时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到了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超出规矩。这是一种认识必然所获得的自由。

下联是说,能安于所处的各种境遇。语见《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舜吃干粮啃野菜的时候,似乎准备终身如此;等到他做了天子,穿着麻葛单衣,弹着琴,尧的两个女儿侍候着,又好像这些都是早已具有了的。朱熹解释说:“言圣人之心,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随遇而安,无预于己,所性分定故也。”

此联采取集句形式,借以表达自己旷达乐观的胸怀和随性适分、任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02

饮食清淡读书乐;

襟怀豁达度晚年。

这副对联提出了饮食清淡和胸襟豁达的养生原则。

饮食清淡是与甘脆肥厚相对而言的。《韩非子》中有言:“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而宋代温革《琐碎录》中说“味薄神魂自安”所谓饮食清淡,就是少食动物蛋白和脂肪,多食粗粮、豆类、豆制品和蔬菜、水果等。而有豁达的胸怀和从容处事的雅量,自然心安气顺,益寿延年。

03

心常抱一团春气;

身恒居满室清风。

上联的“春气”,指春季的阳和之气。《春秋繁露·阴阳义》云:“春,喜气也,故生”。春天阳光明媚,生机盎然,万紫千红,是最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上联是说一个人心里要常怀一团春气,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有春色、喜色,和蔼迎人,这不仅有助于事业兴旺,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下联的“清风”,一指清凉的自然之风。二指清惠的风化。东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三指高洁的品格,喻人品格纯洁高尚。清代戴名世《〈梅文常稿〉序》中说:“其士大夫多崇礼让,敦实行,以清风高节,砥砺末俗。”亦指清贫、廉洁、朴素的生活作风。联语强调要坚守清白家风。

04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

封公怨不授侯,权豪自甘乞丐;

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

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上联勾画了贪得者贪求无度的种种心态,分金想得玉,做了宰相想封侯,整天贪求高官厚禄、衮衣玉食,实际上那些权豪自甘做精神乞丐。

下联中的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灰菜,嫩叶可食,藜羹就是用藜煮成的羹。编民即是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下联从知足者常乐着笔,称赞自知满足的人恬淡自适,不贪不占,即使吃粗食野菜,穿粗布棉袍也比衮衣玉食饱暖,这种过着普通生活的人实际上比王公贵族还要高贵。这种生活态度对于身心大有裨益,有道是:寻常衣食随时度,分外资财莫妄求。

05

一声来耳里;

万事离心中。

此联是唐代白居易《好听琴》诗的颔联。

说的是音乐与养生的关系,我国古代早有发现。早在秦汉前的《礼记》就指出:“乐者,乐也。”意思是说,音乐就是快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则指出:“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三国魏嵇康的《琴赋》则说:琴声“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东晋的陶渊明则有“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名句。白居易则在《好听琴》一诗中,对自己生性的情趣爱好和听琴对养心疗疾的作用作了令人欣喜的描述。诗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06

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失欲火;

荣亦忍,辱亦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上联讲“静”。《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说明静不仅是一种天性,而且静能养神。上联是说,只要保持安静、清静,做到“动静不失其常”,就能以静制动,克消能影响五脏平和的欲火,保持身心健康。

下联说“忍”。荀子曾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意谓思想上克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行为上克制情感,然后才能有好品德。

此联提倡的动静相宜、荣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于常烦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剂妙药良方。

07

精神内守身堪健;

动静合宜寿自高。

上联语本《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话的意思告诉人们,要祛病延年,既要对外来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又要对内在的精神情志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所谓“恬淡虚无”就是心灵安闲清静,没有杂念。所谓“精神内守”,即精气内存,神不妄动,以保持充沛的正气,抗拒病邪的侵害。

上联是说,养生贵在养心,只要精神守持于内,不使外耗,注重静养,身体就能健壮。

下联语本清代方开《延年九转法》:“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所谓动静合宜要与一年的时令和阴阳寒暑升降相协和,只有动静不失其时,动静不失其常,才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

08

乐善不言因果事;

养心有取老庄书。

上联是说,联语作者乐于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也不讲究会有什么善果、得什么好报,因为做好事本身就是一种“乐”。

“养心”,就是修养心神,即调节意识、思维活动以保养精神,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那么养心以什么理论作指导呢?联语说得明白:“取老庄书”。下联是说,养心就要取老庄的书来学习。寡欲知足,淡泊全神,此乃老庄养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09

勤劳坚忍积极乐观为身心自强要道;

美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

上联从主体的意志品质和乐观情志方面道出了“身心自强要道”。意思是说,勤奋工作不怕艰苦,有坚韧不拔之志又积极乐观,不仅能成就事业,也是身心自强之道。

下联则从欣赏自然美景,倾听自然界声音,采纳阳光清气等健身活动方面指出了补益妙方。它告诉人们,养生健身活动是不能离开大自然的。下联的良辰美景、天籁之声、和煦阳光,清新空气,正是大自然恩赐人类的健身补方。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环境,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加上科学的饮食起居,这就是“身心自强之道”。

10

烟烟酒酒伤身,劳劳碌碌伤神;

正正派派做人,开开心心养生。

这是清末民初上海杰出名医丁甘仁的养生名言。

上联首句言明烟酒的危害。清代医家沈李龙在《食物本草会纂》中说:“烟草,多食则大气薰灼,耗血损年,人不自觉耳。”酒虽为百药之首,但过则伤身。《黄帝内经·素问》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强调要劳逸适度,“不妄作劳”,才有益身心。

下联,则是做人的道德规范和乐观的心态。何谓“正正派派做人”?元代养生家王珪在《泰定养生主论》中说:“名利不苟求,喜怒不妄发,声色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虑不邪思,无益之书莫读,不急之务莫劳。”这“五不二莫”正是“正正派派做人”的基本内涵。俗话说,寿向乐中寻,正如清代张英《聪训斋语》所云:“人心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觉得《10句养生名联,寥寥数语,养出精气神》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