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秋了 这些养生秘笈请收好!

2022-03-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本文来源:南京晨报」

立秋了,梧桐树开始落叶,所以有落叶知秋之说,但这并不意味着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的气候,尤其中国南方此时还处于夏暑之时,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的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叶柏称,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皆以“收、养”为原则。

立秋要“三防”

防暑。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秋老虎”随时虎视眈眈。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防燥。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可用麦冬、菊花、百合等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之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法。

防感冒。立秋后,昼夜温差大,此时段易感受外邪而致感冒。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避免夜间着凉。初秋也是感染新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腹泻等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易导致腹泻、头痛等。因此,初秋之际,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情绪稳定,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

立秋进补有讲究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酸味起到收敛肺气的作用,而辛辣则导致发散泻肺的不良后果,因此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另秋季可以适当食用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生地粥。还可适当食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日常生活这样调养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容易情绪惆怅低落,所以在进入秋季时,要做到收敛神气,心态保持平和,使得内心宁静,神志安宁。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养”的养生原则。

立秋之后,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的原则,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一些平缓轻松的运动项目。

通讯员 叶柏 孙茜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如果觉得《立秋了 这些养生秘笈请收好!》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