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汉初的休养生息:整整13年没向百姓收一分税,封建社会只此一例

2022-04-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8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以后,中国的经济再次差到了一个极点,《史记》记载,当时汉高祖的马车都凑不齐四匹颜色一样的马,大臣就更寒酸了,只能乘坐牛车,这是汉初的一个情形。

在上文我们还讲了汉初,汉高祖消灭七个异姓诸侯王,经过这一系列战争,汉朝就更穷了。这是物质方面,那我们再来看看汉初精神方面的情形,《史记》上说:

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百姓脱离了战乱的苦楚,皇帝和大臣也想无为而治。

大家不妨想一想,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其实很简单,西周和春秋都不说,就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的这二百多年,各国已经杀红了眼,动辄是斩首数万,百姓的生活又怎么会好呢?

再就是秦朝,秦朝国祚仅仅十四年,可是秦始皇干的事可不少,修筑长城、修秦直道、修始皇陵、修阿房宫,还动员大军北攻匈奴,南取百越。

在我看来,这哪里像是一个十四年国祚的王朝干的事啊,倒像是一个上百年国祚的王朝做的事。

秦朝很显然是极大地透支了民力,但是民间畏惧始皇帝的威严,都在忍受着,秦始皇驾崩后,农民军便揭竿而起。

再就是秦末战争,百姓又是近十年的战乱生活。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国家总算是基本安定了下来,正所谓大乱之后人心思定,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当时社会和贵族的心理都是一样的,因此汉初给人的感觉就是简朴,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曾经想建造一个露台,结果工匠一计算,发现要花一百金,汉文帝说一百金抵得上十户中等人家的资产了,于是便放弃了。

而且文帝禁止后宫嫔妃穿华丽的衣服,其最喜欢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修建霸陵的时候,没有大兴土木而是依山而建,同时所用到的器皿都是陶制的,金银铜器都没有使用。

《史记·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由此可见,节俭生活是社会的共识,同时孝文帝能以身作则,同时减轻刑罚实在是很难得。这种恭俭的君主,在历史上也难得。

那么汉朝休养生息的政策都有哪些呢?

一、通过减免田赋的方式减轻人民的负担:汉高祖初定天下,“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除民之田租”。到景帝三年(公元前156年),重新收租。从文帝十三年到景帝三年,没有向老百姓收过一文的税。

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家现在明白为什么三国时期,还有那么多人思念汉朝了吧。

第二是减轻刑罚。秦朝的法律太过严苛,百姓都过得很辛苦,小心翼翼。等到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就废了秦律,而是和百姓约法三章。后来汉朝建立之后,丞相萧何奉命制定《九章律》,比起秦律就简省了好多。后来文景时代,文帝和景帝又屡次减轻刑。

第三,政治上的清静无为。从高祖刘邦在位时期,政治上都是清静无为的,到了文帝时期,贾谊劝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意思就是把朝廷弄得大气、高端一点,结果文帝“谦让未遑”。

现在大家能理解为什么汉初高祖、文帝、景帝会和匈奴和亲了吧?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

但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汉书·食货志》记载: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其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较。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仅仅七十年,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守法懂礼仪,国力的增加速度也是很快的。但是无为而治也不见的就是好,朝廷为了不给百姓添乱,就很少管事,但这未必是好事,因为富商大贾在这种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就飘飘然了,土地兼并的事情经常上演,使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如果觉得《汉初的休养生息:整整13年没向百姓收一分税,封建社会只此一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