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春天如何养生?看下《黄帝内经》,老祖宗的中医养生

2022-04-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内容来源: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服务

什么是养生?

养生,古代称为“养性”、“道生”、“摄生”等。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

春天养生,是指在立春至立夏期间,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遵循自然规律,采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活动。它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追求“不老延年”的寿养理念。

《黄帝内经》怎么讲?

养生,自古以来是一种“时尚”,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哪个不想健康快乐到永久!养生文化,备受推崇,自然,有关“养生”的记载随处可见。

看看被世人尊为中医养生宝典的《黄帝内经》怎么说。

《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故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养生理应“法于阴阳”,顺应自然变化规律,正如《灵枢》所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与人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认知也是一致的。强调顺应自然变化,是追求健康长寿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可谓是后世春季养生的理论源头,也是春天养生的指导原则。

春天养生怎么做?

春三月,阳气生发,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之象。遵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大自然变化规律,人们应以春“生”为中心,从起居、运动、饮食、精神等方面对人体进行调养。

▼▼起居▼▼

起居有常,养阳保暖。初春之际,乍暖乍寒,依“春夏养阳”之旨,以“去寒就温”为原则,着衣要求宽松舒展、柔软保暖,并且去衣不可顿减,应体现“春捂”的特点。作息规律,可适当“夜卧早起”,以顺应阴阳消长,晚不过23:00,早不过6:00,起床后舒展身体,放松身心。

▼▼运动▼▼

春季运动,应舒缓随意,悠闲自在。可采取有助于阳气生发、强健身心的方式,如踏春赏花、携友郊游、放风筝,打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另外,建议适量增加活动,使春气生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但不可使汗出太过。这些运动不仅能舒展筋骨,畅通血脉,增强免疫,还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有助于身心健康。

▼▼饮食▼▼

食补为先,少酸多甘。自古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饮食是气血化生之源,人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内经》记载“人以水谷为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并且提出“饮食有节”的观点。

同时,还强调饮食要与季节相应。一般来说,春季饮食,宜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特性,适当食用辛温升散之品,如黄米、鸡肉、葱、香菜等,但不可升发太过。

药食同源,食材也有四气五味。依中医五行之说,酸入肝,甘入脾,春月肝木旺盛,易犯脾土,故食甘味陪脾以防肝乘,正如《遵生八笺》所言“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天宜适当多进食粳米、大枣、山药、牛肉等味甘之品。

▼▼情志▼▼

春畅情志。养生以调神为第一要义,神明则形安,调神主要是对意识思维情绪的调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志快欲于虚无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示人们不要患得患失,思想无穷,要保持愉悦乐观,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为风木之脏,旺于春,其气主升,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春令养生贵在调畅情志,养生发之性,以顺应春季“生”的特性,戒燥戒怒,尽量不着急、不生气,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

▼●▼●▼●▼●▼●▼●▼●▼●▼●▼●▼●▼

健康引领未来 技术服务你我

欢迎您投稿 gjjstg@163.com

编辑:石力文

校审:武先奎

如果觉得《春天如何养生?看下《黄帝内经》,老祖宗的中医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