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古人颐养天年的养生秘诀:端正品质、顺时生活、适当进补

2022-05-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07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养生文化是古人通过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的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方法,它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古代人都追求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福气,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就会出现衰退的情况,慢慢的生命也会随之终结。对于这一点,从古至今无人能够改变,“长生不老”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但是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人们会发现在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终归一死的结局下,终结时的寿命都各不相同,长短不一,而其中长寿者竟也比比皆是。

就比如说,有些人从小喜欢习武,每天舞刀弄棍使全身得到尽情施展,在经络通畅下就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而有些人性格比常人豁达,即便他一生坎坷,也会努力将生活过得诗意,懂得调剂心情对健康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还有些人喜欢思考,专注于发明创造,大脑长期处于活跃的状态下,人体机能就会退化得慢一些,所以,适量的运动,积极的心态,还勤于动脑,就是所谓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想不长寿都难。

《红楼梦》里的贾母和刘姥姥,她们可谓是长寿界的代言人。刘姥姥是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数十年,始终劳动没有停过。长期劳动的人身板会越来越硬朗,对疾病的抵抗力也越强。而在饮食上,刘姥姥吃的都是自家栽种的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最是健康不过了。贾母也好这口,当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就带了很多刚摘下来的新鲜瓜菜送给贾母。再有就是刘姥姥性格随和,心态乐观,自己的形象在大观园里被取笑逗乐也就一笑而过,内心洒脱,毫不计较,让刘姥姥身心放松,这样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刘姥姥的好心态和健康饮食,贾母也同样遵循,这是两人能长寿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从而促使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直到今天,现代人多数都以保健品取代古法来养生,而反观过去,古代人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养生的呢?

古人养生汇集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可谓博大精深。

1.上古之人的养生观:从静以养生到误入歧途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画卷中,我们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文明当属伏羲、神农、黄帝的创造。伏羲教会了人们观天地之象,卜人事吉凶,让人类有了保护身体的最初的意识形态;神农种五谷定食谱,尝百草立医道,为人类保全性命奠定了关键的物质基础;而轩辕黄帝在前两者安身立命的基础上,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医经名著《黄帝内经》,为人类医学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为养生学开创了先河。

《黄帝内经》开篇就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们, 上古时期的人轻轻松松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手脚还照样灵活。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在人类起源的最初,人们不是居住洞穴,就是构木成巢,过得是”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生活,医学尚不健全,更谈不上发达,保命都成问题,如何能长命百岁呢?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无为,乃能行气;邪不能侵,病何由来。”

这就是经书给出的答案——静以养生、静以修身的理论。原来上古黄帝是通过人体这台本身就很精密的机器来自我修复的。这种修复就是心无杂念,凝神静气,调养生息,这恰好符合了生命运行的规律,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就是人类养生最初的雏形。

其实这种顺应自然、摄身保健的方法和效果是值得效仿的,但理解上的偏差往往使人越走越远,最后误入歧途。《黄帝内经》以四种人记录了这个过程,先是贤人,他们顺应天地宇宙的变化,让生活符合养生规律,这样做是可以增长寿龄的;到了圣人,他们在贤人的基础上升华了心态,宠辱不惊,无忧无虑,这样也可以活个百来岁;到了后来,人们不屑于生命过百岁而终结,开始脱离世俗,绝世修行,自封至人;最后想与天地齐寿,以真人之身修仙炼道。

事实证明,人的生命始终遵循着由生到死这个有规律的过程,上古之人一不小心误入歧途,而《黄帝内经》留下的医学养生价值是不可否认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古人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摸索出一系列正确的保养之法来延年益寿。

2.古人养生秘诀之首要:固守精、气、神

古人非常重视精、气、神的保养,因为精 、气、神是一种情志修养。它可以让人保持精神愉悦,不断地去增加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身心往往是最放松的,所以,古人调理精、气、神,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是养生不可或缺的方法。

01.古人律己以端正品质,待人以宽厚仁德,以求身心愉悦

古人认为,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从修身养性做起。一个邪念、妄念太多的人,一件小事在他的心里就会被无限放大,最后变得很严重,从而就会让他的大脑里产生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和打算,一旦付于行动和实践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正如王熙凤一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古人提倡修身,要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有益身心健康。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就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他是劝诫人们要养成自身良好的品行,多去做好人好事,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的心胸开阔,心情也就自然愉悦起来了。明代文学家吕坤将它定义成一种德,还认为:“德可以延年,养德尤养生第一要义。”这种养德就是要对他人施以宽厚仁德,自己心中的烦心事就会减少很多,内心就没有那么多的添堵,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好很多,自然也就延年益寿了。

02.古人安稳心情有良方,遇事切勿大喜大悲

很早,古人就把情绪对身体的伤害打了总结: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当情绪入侵人体的五脏六腑之后,就会诱发各种不同程度的疾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这就不得不说到林黛玉这个人物,由于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非常敏感:她会因周瑞家送的宫花,最后才送给她而疑心是别人挑剩下的;会因隔门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而气得呜咽哭泣;还会因院子里的落花而忧伤不已,独自荷锄葬之,长期多愁善感、忧伤多虑,导致林黛玉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了。

然而,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就完全不一样了,宝钗很会做人和处事,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正如脂评里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能将自己的情绪管控得如此之好,所以在四大家族破败后,薛宝钗还能坚强而健康地活着。

当一个人保持稳定的情绪,在处理事情上就会淡定从容,成功率自然就会提高,整个人就会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所以,远离大喜大悲的糟糕情绪是可以保养元气的,使五脏六腑得到安和宁静,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03.古人以调养元气来达到固养生息,袪病延年的目的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是身体之本,它能温养全身的组织,启到抵抗病邪,增强腑脏功能的作用。

孔子就首先提出:“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斗,戒之在得。”他是在提醒人们从检行事,减少争斗,看淡得失,这样就会减少人体元气的亏损,达到固本袪病的目的。

在看淡得失这一点上,欧阳修可谓做到极致,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圣人心态,让他亲近山水,与民同乐,在少了官场的争斗和看淡一切荣辱的情况下,不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还对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用调养元气来达到固养生息,袪病延年,是古人养生不二的选择。

3.古人生活上的调剂:因时制宜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应该遵循不同的衣食住行。古人认为: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一直到今天,“春捂秋冻”都被人们一代代传承,成为养生之根本。

而人们在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同时,还因时制宜地养成了很好的饮食习惯,古代名医孙思邈就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其实是在呼吁人们,春季是一个多变的时节,养生是要掌握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少食酸而多食甜。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对应,春季本来肝火就旺,容易伤及脾胃,如果再吃酸味重的东西,就会使肝火更旺,直接损伤脾胃功能。反之,甜味则可以补益脾胃。所以,省酸增甘的好处就是能增强人体的脾胃之气,这样人就可以延年、益寿。

除此之外,茶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生品。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说明茶对人的身体的帮助是很大的,喝茶可以让人明目清心、提神驱睡;饭后喝茶可以消食和胃、减肥瘦身;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益寿养生。苏东坡对茶叶养生就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中说:“除烦去腻,不可无茶。每食已,以浓茶漱口,可除烦腻,令齿更坚密。”在那个没有牙膏、牙刷的古代,苏东坡通过喝茶得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养生法,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突破。食后漱口,不但减少病菌的滋生,还让牙齿更健康,牙好身体就好,吃饭倍儿香,自然健康长寿。

4.古人身体上的补给:滋补药物,可以强身、防病、祛病

俗话说:“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不光现代人在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后,会想着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古人也是如此。他们对滋补药物的追寻可谓是热情而浓烈,其目的都是想通过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所以,当古人发现了黑芝麻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的功效后,就把它当成了宝贝,在不同季节用来进补,女人更是对它乌发养颜的功效赞不绝口。还有人参也是古代人进补的上品,苏东坡对人参的喜爱就尽在他的诗里:“糜身辅吾生,既食首得稽”,能说出这等惊人之语,可见人参的功效十分神奇,假如服用人参没有好的效果,相信苏轼也绝不会危言耸听,被后世所唾骂。相比苏东坡,乾隆皇帝也是食参爱好者,他在适宜的季节里都要喝人参汤,其养生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乾隆在位60年,繁衍儿女27人,延年益寿89岁,成为古今佳谈。

由此看来,古代人的养生秘诀博大精深,大多是由心境而来,从精神层面调节生理层面,最终达到养生的效果。

古人很重视养生,而且各朝各代的养生方法都各有不同,但是,历经千年,他们的养生理念却沿袭至今。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再配上一些适量的运动,一直坚持下去,健康才会与你同行。

如果觉得《古人颐养天年的养生秘诀:端正品质、顺时生活、适当进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