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端午节,听中医聊养生

2022-06-2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今年的6月25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传统节日习俗多,端午节的习俗有门上悬挂艾叶和菖蒲、佩香囊、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等等。那么,这些由来已久的习俗,到底有无科学依据,是否符合中医养生的原则?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农历五月阳气至盛,天气转热,北方燥热,南方湿重,故而毒虫滋生,瘟疫流行,易得病灾。《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人们在端午这天洒扫庭院,在门楣上插艾条、悬菖蒲,正是为了祛邪避晦。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鲜的艾草和菖蒲含有挥发油,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效,可以起到驱除蚊虫、净化空气的作用。悬挂后变干的艾草、菖蒲也不用急着扔,可以继续利用。将其燃炙作香薰,对空气中多种致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湿热环境下皮肤易出现细菌和真菌感染,将其煎汤后洗浴,可有预防和缓解皮肤感染的功效;菖蒲还可以切碎用来泡酒,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酒可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端午时节佩香囊与悬艾叶、菖蒲一样都可驱邪避晦,但因香囊中可放入多种中药材,而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价值。香囊中加入木香、川芎、香附、陈皮等芳香理气药物,可理气、消积、燥湿、化痰;加入苏叶、香薷、菊花、薄荷等芳香解表药物,适用于风热、风寒感冒,头痛等症;加入辛夷、白芷、羌活、细辛等芳香通窍药物,能缓解鼻塞、鼻渊、头痛、牙痛等症;加入豆蔻、菖蒲、藿香、佩兰、砂仁等芳香化湿药物,具有改善中焦湿阻所致的腹胀、纳呆、口粘、便溏等症;加入合欢花、石菖蒲、薰衣草等芳香安神药物,可用于烦躁不安,失眠健忘等症。当然,也要提醒大家,因香囊中药物常有理气活血的功效,因此不建议孕妇使用;一岁以下的幼儿,建议香囊不要随身佩戴,可悬挂于室内使用;而对香囊中药物有过敏者,应禁用。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另一个重要习俗,也最受大众喜爱。端午吃粽子,有没有中医养生的功效呢?回答是肯定的。粽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苇叶,糯米性温、味甘,具有益气补中,健脾暖胃的功效;苇叶性平、味甘涩,可除烦止渴、清热生津,两者同用,正适合解端午时节之湿热。但是糯米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消化不良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及小孩不宜多吃,食粽子时,可配合食用山楂水、萝卜水,有利于消食。另外,一些新口味的粽子馅料有咸蛋黄、牛羊肉、鲍鱼、果酱,甚至小龙虾、巧克力等,多属肥甘厚腻之味,多食不利于健康,建议大家在尝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节制。

古时端午节这天,人们都要喝雄黄酒以起到祛毒除疫的作用,儿童则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以防蚊虫和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的侵犯。雄黄的主要成分是四硫化四砷,有毒,遇热可分解为砒霜,食雄黄酒有一定的危险,故不推荐大家饮用。

端午的民俗还有南方的龙舟竞渡和北方的射柳习俗。端午时节天气较烦闷,易使人产生烦躁忧郁、心悸胸闷等不适。赛龙舟和射柳均为群体运动,参与这样的活动即可通调气血,又可调畅情志,使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和调护,最适合于端午时节来开展。当然,由于条件限制,赛龙舟和射柳难以推广,我们建议用球类活动,健身操等群众运动来替代。

讲到这里,大家对端午习俗有没有多一点了解呢?那就把这些中医养生小知识应用起来,过一个健康、欢乐的传统佳节吧!

来源:中医科

作者:秦丽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端午节,听中医聊养生》

如果觉得《端午节,听中医聊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