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重在养心,生活中的养心无忧散!

2022-06-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养心,是使人健康长寿、减少疾病,抵御衰老的首要条件。对此,古人有许多妙喻高论。唐代皮日休《六箴序》说:“心为己帝,耳目为辅相。四肢为诸侯。”清人袁枚诗:“人身即国家,脏腑乃仓库。五谷逐渐空,危已在朝暮。”说的都是养心益健身,养心如养命的深刻道理。古人养心的秘诀很多,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种良方。

养心要正心

所谓正心,就是要有道德之心,仁义之心。《论语·雍也》云:“仁者寿”,就是说仁德之人都会长寿。明代养生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把养德称为养生的第一要素,他说道:“今之养生者,饵药服气,避险辞难,慎时寡欲,诚要法也。嵇康养生而其死也,欲在所虑之外。乃知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养心要静心

静心指的是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样的高雅境界,也是指苏东坡的“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的生活情趣。明代万全《养生四要》中则说得更加的透彻:“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清代曹庭栋《老老恒言》则把静心提到了“养静为摄生首务”的全新高度。

养心要清心

《抱朴子·极言》中有一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于室。”这就是清心的含义:真诚、专注、持久、而不受外物干扰的纯净的清美心境。清心,还要保持和顺的、舒快的、不为刺激逼迫伤害的情绪。这就是诗人白居易在《读道德经》里的妙句所表达的意境:“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养心要操心

古人强调静心、清心,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养尊处优,不理事事。吕坤在《呻吟语》中说道:“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明,身愈劳愈健,但自不可过耳。”操心只要不过分,对身体也是大有裨益的。这和华佗所说的“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是一个道理。南宋提出“心即理”说的哲学家陆九渊所言极妙:“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过则病。”

养心要忍心

古代中医认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这些都说明生气、发怒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养心就必须要有忍心,即忍气,忍怒,忍受一切败坏我们良好心情的因素。诗人陆游是有名的高寿诗人,他的忍心之术就是“忍字常须作座铭”、“扫尽世间闲忿欲。”唐代诗人杜甫也有自己的制怒之道,那就是“伤心不忍问耆旧,食恐初从乱离说”。一忍过后,脉冲疏导,心胸畅然,妙味无穷。

养心要宽心

《礼记·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里的“胖”不是指肥胖,而是指安祥、舒泰的状态的意思。心广就是心宽。管子的《内业篇》中也说过:“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心安而不移。”“宽舒而行,独乐其身。”宽心旺身,这是确实无疑的。所以吕坤再三告诫我们大家说:“此心要常适。虽是忧惊惕厉中,困穷抑郁际也,要有这般胸次。”心胸宽广的人,其生存的天地也必然是宽广无垠的。 曹操名诗《龟虽寿》中有两句名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要我们像古人那样善于养心,能做到正心、静心、清心、操心、忍心、宽心,就能具备一颗不老的“壮心”,从而得到养怡之福,永年之寿。

如果觉得《养生重在养心,生活中的养心无忧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