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有五难,常读老君《清静经》

2022-06-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白氏道医发现,传统道医、中医首先关注的是“生命的本源、生命应有的状态以及如何才是健康合适地度过一生”,在这个“道”的大原则指导下,古代道医们才开始研究具体的方术,包括药物、导引、食疗、针灸等养生技巧,即“术”的内容。然而现代人往往重视具体的术而忽略道,表现为重视产品功效,轻慢病防治及健康心理调节。

养生先养心,养心常读老君《清净经》

我们古人就有养生五难,曰名不去为一难,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不去为五难。养生五难,难在心理调整。

西方有句谚语:“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载“百病皆生于气……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紧张、焦虑等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而性格阴郁之人多有此情绪,相反乐观阳光之人,往往情志舒畅而气血通达,百病不生。

文学作品中对此有很多经典写照,范进中举成疯人,是喜伤心的例子;诸葛亮三气周瑜,是怒伤肝的写照;林黛玉忧思患肺痨,正是忧伤情绪对肺的损伤;李清照思夫弄得“人比黄花瘦”是思伤脾的典型表现;杯弓蛇影的故事,是疑惑和恐惧造成的案例;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正是恐伤肾的结果。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故欲得健康,应常在“清静”二字上下功夫,无牵无挂、无动心神。

诵经静心,当我们被生活各种情绪所累时,常读《清静经》,震醒长夜,警觉昏迷,引生善心,停息诸苦。

抄经,由敬生静,以致心净。《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报导: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在如何防止老人痴呆上,进行了很多研究。据日本《每日新闻》近日报道,抄写佛经经文,能起到很好的防止痴呆的作用。

文徵明的小楷《清静经》备受推崇,其时的苏州书画家中,文徵明生活得最为殷实安逸,且最为老寿。八十七岁时,他曾有这样的自述:“背未鲐,发未黄,灯下犹能为蝇头书,作画犹能为径丈势,殊不自觉其为老也。”

养生要修身,道医修身常食素

清净光明是古人认为比较好的一个生命状态。如何修“清净”道,古人在饮食上做了很多尝试。

白氏道医讲究“气通血和,百病不生”,气血要运行通畅,就要求体内没有“浊邪”阻滞,即没有痰、湿、瘀血、水饮这些有形之邪阻塞气机。人体之气与天体之气的沟通不通畅,则易生各种肿瘤、囊肿一类疾病。现代人胡吃海塞、缺乏运动之后导致“三高”进而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癌肿等,即是不清净的结果。

古人云“肉食者鄙,不能远谋”,白氏道医发现油荤之品进食过多,容易导致痰湿内生,而痰湿内生、上犯脑窍,清窍昏蒙,则神机不清。轻者往往表现为嗜睡、昏沉、脑力下降、反应慢,严重的则会出现痴呆、浅昏迷。现代许多人表示工作时候脑力不济、总是算不清帐,以为是用脑过度所致,但实际上是饮食结构有问题,这种情况往往在运动之后会明显感觉到缓解,觉得神清气爽,饮食清淡后也会逐渐改善。这就是因为运动、清淡饮食使得痰浊之邪得以代谢且较少产生之后,脑窍通利、神识清明。许多出家人常年茹素,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外,亦是以此追求清“净”生慧。

如果觉得《养生有五难,常读老君《清静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