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要“健康态”,不要“年轻态”

2022-06-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来源: |文化养老 ID:ELDERLY-CHINESE」

老年人追求的,不应该是“年轻态”或者“永葆青春”之类,而是“健康态”,尽可能地保有一定的生命活力。某些生理指标超标了,身体不适了,用药物或者其他手段,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这已经很不错了,不能有更苛刻的要求。这个“相对合理”,肯定是相对的,是老人自己的正常,而不是年轻人的正常。

最新共识认为,80 岁左右的老年人,高压不超过 160 毫米汞柱、低压不超过 100毫米汞柱都属于合理范围。你如果还是坚持中青年的标准,四处求医问药,硬生生地把血压降下来了,效果也许适得其反。血压如此,其他器官的情况何尝不是如此?

“老年人”这几个字,通常都会和体弱多病联系在一起。身体保养得很好,没病没灾,到了寿终的时候,能安安静静地躺下来,甚至还能从容不迫地与亲友告别,这样的老人,是有的,但显然为数不多。据说,多年修炼的和尚也能从容“坐化”。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死法却是不大容易学到手的。旧时常听见市井中吵架,有“不得好死”或者“不得善终”的骂法。当时听了,很是不得要领,认为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诅咒而已。现在上了年纪,就知道,那是骂得很重的话了。“好死”和“善终”都是难得的结局,不是谁都能碰到的。

一个人上了年纪,身上的各个器官都老化了,不听指挥了,工作效率降低,干脆怠工或者停摆的,更是所在多有。一只木桶用久了,木板条一点点地变黑,逐渐糟朽。有的板条质量好,可能一直坚持到底,没有腐烂,质量差点的板条,就会提前制造点麻烦。而只要有一条木板漏水严重,这木桶就不能用了。木桶上的木板,有更换的可能,人比木桶复杂,器官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就算你很有钱,但很可能人家没货。轻微渗漏一点,尚可凑合,漏洞太大,哪怕只是半块木板无法修理和更换,整个木桶恐怕就彻底报废。直白一点说,哪个人都不是身上各种器官同时都糟朽了才死亡的,导致生命的终结,有一种严重到难以治愈的病,就足够了。由此观之,治病能抓住主要矛盾,就能赢得主动。

要承认我们变老的事实,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保健养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的体会是,精神状态要保持一个永远进取的势头,也就是不大服老,这才能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断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和乐趣。一个老年人,服老是要注意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服老是要有事情做,心理上保持一点小压力,一定的紧张度,这才能让内分泌系统不断提供点“能量”,不断“激活”整个机体。两个方面都兼顾到了,就能稳稳当当地活动,避免透支健康,同时,又能活力四射地享受生活,增加人生阅历。

该做的事情,当然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是要做,不要以年老作为推托的借口;该去的地方,还是要去,不能拖到走不动了兀自坐在那里后悔;该试试的新玩意儿,还是要试;该学的,还得坚持学……事情多得干不完,根本没有工夫去想老没老的问题。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作权人所有,转载仅供参考,如涉版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如果觉得《要“健康态”,不要“年轻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