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2019年暖冬的养生思路与方法

2022-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中最高明的部分,体现了“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临床上的诸多常见病、多发病与五运六气和当地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若能深入了解全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当年的五运六气变化变化,有助于了解当年可能罹患的疾病。

现结合《内经》五运六气学说及相关理论,对2019年冬天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提供养生思路与方法。

2019年为己亥年,时逢冬季,此时的气候特点可由五运六气进行推算。

一、2019年五运的气候与疾病特点

从五运推算,《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甲己之岁,土运统之”,而己为阴干,因此己亥年中运为土运不及。

由五运推算,自立冬后四日丑初四刻起交五运,主运羽,客运太徵。

由此分析:客运为太徵,属火运太过。何谓徵?徵者,止也。阳盛而极,物盛则止也。火为盛阳之象,所以徵为火之音。

何谓太徵?根据《内经》所论,在特定的气位(时空)内,出现日照强烈,水汽蒸发量大,水泉干涸。持续高温,如火燔焫,地面物如销烁般热。且物候为草木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太徵与心脏系统对应,容易出现心脏诸不适。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二、2019年六之气的气候与疾病特点

己亥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素问·六元政纪大论》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又《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故2019年上半年多风,下半年多火。

自小雪日卯中之南至大寒日丑后之四刻为终之气,客气少阳相火加临主气太阳寒水之上,水克火则主克客,为不相得中之逆,“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这段时期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气候偏热则出现“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等反常情况。

此阶段疾病主要表现为“……人乃舒,其病温厉”。因为是暖冬,所以人会很舒服。但冬行春令则阳不潜藏,故易发生温病。治疗宜侧重益肾填精。可考虑用咸味滋润在下的相火,相火宜安抚而不宜折夺

三、暖冬对健康的危害

暖冬无益于健康。

一则,冬天温暖,是冬行春令,这是逆反了四时。冬天当寒冷,若反而温暖,则阳气不能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冬生大雾,或冬天打雷之类,皆是阳气外泄。人感天地之气,最容易导致人的阳气亦外泄,外泄则阳根拔动。若再感外邪,引动阳根;或交立春,天地气机升浮,人就容易患各种传染病。

二则,身居南宁,现已经是大雪节气,却天气暖和,最近几天白天甚至达到了26、27度,是为暖冬。更兼雾霾四起,阴浊弥漫。人生其间,内外皆苦。内则阳不能藏而相火妄动;外则阳不能伸而郁滞于中。

三则暖冬的危害甚大。一方面,肾主封藏,暖冬则肾不能封藏,肾根拔起,相火上浮,为温病之因;另一方面,阴寒外感,成暂时感冒之源。

四、2019年暖冬的养生思路与方法

冬天养生,当养阳之封藏。我提出过可适当服些四逆汤。但若遇暖冬,阳气本已宣散,若再扶少阴之阳,阳气过动,反不利于健康。可在四逆汤中加些养阴之品,如熟地、核桃仁、枸杞、当归、大枣或羊肉等,都可于阴中求阳。

暖冬如何养生?我的观点:冬天寒冷,是属自然规律。寒主收引,天寒地冻则阳藏而不动。若逢暖冬,阳气不藏,反泄于外,人感而闭藏失司、阳气易泄,容易出现传染病等疏泄过度引起的疾病。因此,暖冬需重视潜阳,少动相火。

一则,静以养阴,静则阳藏,动则阳伸。当减少剧烈运动,以助阳气敛藏;

二则,静以养神,少思少虑;

三则,勿生气,勿动火,保持心情安和;

四则,食些萝卜、梨等养阴收敛的食物,有助于藏阳;

五则,常静坐,或站桩,使身心静下来,越静越有助于阳气归根;

六则,坚决不熬夜,尽量早睡,有助于阳气封藏;

七则,可服补肾膏,此膏能封藏阳气,使阳气归根,有助于缓解暖冬所带来的各种不适。

从临床来看,现是大雪节气,却逢暖冬,阳气外泄,人多易烦躁,或见抑郁,或见焦虑,或见失眠。观察病人的舌边多红,诊脉多弦,病症多属少阳。

此时亦多见发烧,是木火过度疏泄,导致阳浮。可用乌梅白糖汤,疗效甚高。用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服。

总之,五运六气学说可为临床预防和辨证治疗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是中医学整体观念重要思想的基本体现,应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的优势。(中医董洪涛)

如果觉得《2019年暖冬的养生思路与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