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秋暑气未消 养生三宜三不宜

2022-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言,“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谷物成熟、果木结果,秋季本就是个收获的季节。

虽然今天是立秋,但不代表气候学上的秋季到了,按规定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介于10℃~22℃之间才算入秋。今年中伏天有20天,所以至今仍在中伏中,高温闷热尚未消退,估计要到处暑之后气温才能降下来。

立秋习俗

在古代,天子要率三公去西郊迎秋,兼有祭祀及士兵操练的仪式。民间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办“秋社”祭祀土地神、乡邻聚会宴饮。

近来我国疫情再次出现,已波及多个省市,最让人心疼的是大热天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衣服里面都湿透了。这疫情没完没了的,真影响大家心情。虽然是无神论者,我也想拜拜土地神,赶紧把这恼人的病毒收回去吧,愿秋日后五谷丰登、人人健康。

立秋还有“啃秋”、“躺秋”的习俗,啃秋又称“咬秋”,可吃西瓜、香瓜、桃、杏、李子、苹果,也有啃玉米的,总之啃好吃的就行,啃苦瓜大可不必。躺秋就是指找个凉快的地方躺着睡一觉。立秋以后,早晚会凉快些,有利于安眠。

立秋养生

中医认为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立秋正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节点。日常起居要做到三宜三不宜。

宜早睡早起

立秋之后,早晚温度会下降,有助于睡眠。“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早晨空气凉爽,适合早锻炼。近来疫情反复,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体力和耐力,提高免疫力。

宜常饮水防中暑

虽已立秋,未出中伏,暑气未消,我们仍然注意不要中暑。近来有多起核酸检测医护人员中暑的报道,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室外高温下,一坐就是一天,着实受不了,希望各相关部门给予她们一定的照顾。大家出门一定要随身携带一瓶水,及时补充水分。早晚多喝些粥、汤,因故出大汗后喝点运动饮料。

宜“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的是阳气不足、身体虚弱的人群,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疾病、胃肠道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朋友。穴位贴敷常用大椎穴、天突穴、肺俞穴、膏肓穴、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等。艾灸可选关元穴、足三里穴、神阙穴、中脘穴等补益大穴。没条件出门做艾灸的可以自己泡泡脚,顺便按摩足底的反射区,也能起到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的作用。

不宜可劲“贴秋膘”

立秋“贴秋膘”的习俗由来已久,暑伏天大家普遍食欲差,食量少,立秋后天气转凉,我们要吃些高蛋白的物质把体力补回来。现在仍在伏天,吃多了肉食不宜消化,还容易变胖,因此我们在适度锻炼的同时,要适量吃些含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鱼肉、牛肉等。

不宜过食生冷

立秋之后,阴气渐长,不宜过食生冷食物。俗话说,秋瓜坏肚,不只是吃瓜,泛指秋天吃生冷食物容易闹肚子。古人把立秋、处暑这一段时间称为长夏,属脾,此时调养失当会伤及脾胃。

适度运动 不宜久坐

立秋后,阳气渐弱,体弱的人此时要加强活动,激发体内阳气。最好在清晨锻炼身体,随着太阳的升起蓄积体内的阳气。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出大汗后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间。不可在空调房里久坐,每隔一段时间要站起来走走,促进体内血液流通,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又到立秋,这二十四节气都过了一半,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即便是打了疫苗的人也有感染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非必要不出远门。在跟病毒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但愿明年疫情就能控制住!

*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店原创,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觉得《立秋暑气未消 养生三宜三不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