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处暑近,暑热消,秋色好|处暑养生指南

2022-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处暑时节

常言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雨过后,清晨夜间拂过的风渐渐带上一丝凉意,三伏天即将过去,处暑悄然而至。8月22日,处暑节气即将到来,暑热渐消,秋色染上山头的云朵,正是天高云淡,养生好时节。

“处暑”是什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三伏已近尾声,炎热过去,暑气即将结束。由于“秋老虎”的影响,天气还将出现短暂回热,但早晨与夜间的温度已有降低趋势。

处暑期间,由于早晚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加大,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一不小心,就会让很多人“中招”,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中医提倡顺时养生,增强自身抵抗力,保证身体健康。值此时节,记者联系到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二科龙迪和、崔晓医师和昌平区医院中医科张文博医师,一起来看看专家是如何建议吧!

养生小课堂

一、早睡早起 增衣添被

1.早睡早起

在这一时节,天朗气清,秋高气爽,大家应当早睡早起,逐渐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尽可能在22点前准备入睡,早6点天明时起床。

同时,可较夏季增加一小时睡眠,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消除疲劳,使大脑、身体得到充足的调养。

2.酌情添衣增被

古语云“春捂秋冻”,让体温在秋时勿高,利于收敛阳气。但也应根据温度,酌情添衣增被,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避免受凉感冒。

天气渐凉,肚脐部位表皮薄,易受寒凉外袭,引发胃肠不适,因此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暖胃护脐。白天则增加通风透气,使秋风清扫室内的湿浊之气,改善室内空气。

二、少辣多酸 循序渐进

1.多食滋阴润燥之品

处暑之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肺功能不好者换季易发病,应增加饮水量,多食滋阴之品,如百合、银耳、蜂蜜、梨、藕、莴笋、豆类等食物。

不过,因暑气尚未清尽,我们应避免过度滋补,少量添加清热之品辅助,如莲子、绿豆、干贝、芹菜、海带等。减少油炸、烧烤、姜等热性食物。

在此推荐粥品及汤类:如山药银耳羹、百合冬瓜汤、平菇豆腐汤、萝卜银耳鸭汤、排骨南瓜粥等。

2.减少辛味食品,增加酸味食物

在饮食上,宜减少辛辣,避免肺气的耗散太过;增加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以免肺气太旺而使肝气抑制。此外,秋天气燥,人们应多吃芝麻之类的食物以润燥养肺,少吃寒凉食物,多吃温性食物,谨防凉胃伤阳。

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临近入秋,夏天比较差的食欲有所好转,但不可早吃、过食滋补之品,不能暴增肉类、蛋类等高蛋白食物,防止夏暑时节偏弱的胃肠功能不能负担,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生几率。建议少量、逐步增加,需要减肥的朋友们更可以少吃、精简食物摄入。

三、收敛神气 适量运动

入秋时节,要开始“收敛神气”,减少高强度运动项目,更多采取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打拳、爬山等。

适度的运动不至于耗费过多的体力,同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效解除“秋乏”的状态。要注意高强度的运动易耗伤身体,违背秋收敛润燥的特性,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四、凝神静心 解闷消愁

此时节应使神志安宁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平衡。这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

秋季应“金”,在志为悲,处暑之后肝气郁结,情绪容易低落,需注意情志方面的调养,适当外出散心,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中医调理 养护肺脾

在中医里,这一时节是中医调理人体五脏最佳时机,对于呼吸、消化系统患者来说,更是最佳调护阶段。

除个人饮食起居养生外,可通过中医辨证用药,如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胃汤等滋阴润燥之方的应用来改善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问题。

按揉或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尺泽、复溜、水分等穴位,可有效调理肺脾。对于失眠患者,此时节期间疏肝解郁,调神安神对于改善失眠状况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暑热消,秋色好,处暑近,踏青郊。最后,让我们来欣赏几首有关处暑的诗词佳作,配合秋日美景,祝愿大家处暑平安,身体康健,赏秋养生,快乐常在!

《处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贵谷子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文/北青社区报实习记者 隋洁

摄影/荷叶飘香

如果觉得《处暑近,暑热消,秋色好|处暑养生指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