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散文:传统饮食文化里的粥,有必要继续吃下去

2022-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最近,我看到很多因“不准吃粥”而引发的讨论,凤凰卫视也接连两期的专题对话节目,名家出来评说,众多的网友也加入进来,各抒己见,有支持的,有批评的,还有上纲上线的,带着骂声的,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粥,是一定可以吃的,老少皆宜。

粥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上至宫廷,下到庶民百姓,传承几千年,形成一种粥文化,包括各种养生的药膳粥,品种繁多,功效各异,不逐一列举。

对于南方老百姓,更多的人称之为稀饭,一口粥,可能救过很多人的命。建国后,我国经历过发展建设的阵痛期,生活紧张,一家人,一小桶米,熬一大锅稀饭,清可见底,照得出人影子。我一个南部藉领导形象地说,南部人喝稀饭的声音,在飞机上都听得见,那又何止,整个四川都是如此,其它地方,在困难年代,也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如此,有时还会短缺,只能吃红苕,连稀饭都喝不上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出现过,头一年的米,一般都吃不到第二年打谷子,真正的青黄不接。

小时候,看到过很多北方因遭水灾到南方来要饭的人,谷子,米,包谷,黄豆等,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要,而且全部装进一个大布口袋里。我们很好奇,他们拿回去,是打成粉喝粥呢,还是拿回去分类,如果是后者,那会是一道何其辛苦的工序!如果是前者,那应该叫做什么粥呢?

不说现在的众多养生粥。对于四五十年代的人,粥是养命的贵重品。我听到多个老人说起过,某某某快要死了,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在邻居家借一把米,熬点米汤一喂,居然又活过来了。哪里是什么放心不下,舍不得走,分明是饿昏了。

随着国力的增强,经济建设的好转,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七零后八零后的饮食结构得到改善,慢慢地加入鸡蛋牛奶面包,九零后更是在牛奶面包里泡大的。

我曾写到我的童年,看到牛耕地,牛吃草,但不知道牛还会下奶,下的奶还可以喝。我的一个同学的女儿看到后,说我好会搞笑,他们都不理解,生活还会那样。我由此也想到,年轻人应该补上书本里没有的历史课,不能只会读鲁迅先生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还应该搞懂,哪些地方的牛,什么时候才开始挤奶的,挤出来的奶,是家里的哪一个人喝的第一杯?

我不爱吃稀饭,不是怕忆苦思甜,是一种习惯。早上一碗面条,妻子和女儿吃面包牛奶鸡蛋,好像多少还有点舍不得放弃传统,喜欢粗茶淡饭。虽然我们知道,五六十年代的人,因为营养不良,身材普遍矮小,我们的后代,营养充足,长得人高马大,都有点觉得不是亲生的了。也许女儿会觉得我跟不上发展,但我更希望让她看到,生活里还有许多不能放弃的东西,例如我们的过去,我们走过的清贫岁月,我们的勤俭节约。

现在的年轻人,因为营养普遍有了保障,身高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工作也能吃苦,但他们普遍不愿意听到老一辈人说到关于生活的苦。他们很多人都对此不屑一顾,这是一种缺失,思想观念上的不足。就像他们天天吃牛奶面包,偶尔也应当喝一喝粥,那种白米粥,老年人有时喝着会掉眼泪的那种……

传统会教我们学会尊重,尊重历史,尊重生命,让我们变得顽强和不屈,过去的生活,也会教我们感恩,感恩机遇,感恩父辈,感恩国家!让我们生活在幸福年代,保持清醒,不至于偏离方向!

就当传统的饮食文化,被一句”不准吃粥“撞了一下腰,早餐的鸡蛋牛奶,还应当加一点肉类,对小孩对大人,都有好处,但是,稀饭还是一定要吃起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巴蜀诗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觉得《散文:传统饮食文化里的粥,有必要继续吃下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