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是为何?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值得借鉴

2022-07-28 分类:养生资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文化里,民间俗语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这些从民间自发诞生又在民间广泛应用的俗语,在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都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起着实际上的理论指导作用,让华夏先民们能够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接收着一代又一代的文明成果。

由于俗语本身产自于民间,所以不仅其用语非常的大白话,而且所针对的事情现象也基本都是老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心的,如男女择偶、家庭兴旺、个人富贵之类的,当然也少不了很多的养生智慧,铜鼓食物、运动到睡眠等等各种方式进行养生,虽然由于时代视野的问题可能有一些偏颇,但还是有很多的相关俗语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便是这么一句俗语,乍看上去,它所说的似乎与我们的日常观念“饱暖思淫欲”是有所冲突的,但其实如果我们细细体会便能够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因为饱暖并不能够代表精气充足。毕竟对于现代人来说,饱暖是肯定可以达到的,但是能够真正认为自己精气充足的人应该不太多。

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人们的生命由“精”开始,由“气”维持,由“神”统率,同时这三者之间又互相影响。同时经过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漫长实践验证,最终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也就是精血充足就不会终日想着男女之事,这个主要是因为他们精力充沛,但是心神恬静,所以会将全部的生活重心放在个人成长或者是事业进步方面。

同时精气、气血充足的话也就不会整天想着要吃东西,因为有着足够的气血运转来维持一天之中的能量消耗,身体各个系统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自然也就不会常常感到饥饿;而神气若是充足的话,也就不会日常感到犯困,迷迷糊糊总是想要睡觉的样子,相反神志运转非常清晰,对于各个事物的看法都能够深刻,处理也能够有条不紊。

《黄帝内经》中相关的记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便体现出了古人对于“精气神”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如何保养自己的精气神,那就是内心平和、起居有节、饮食定时定量且均匀,这样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精神气血较为充沛了。

古人的这种养生智慧,放到今天来看肯定还是有其粗糙简陋的地方,但是这种对于生活饮食的重视,以及保持平静淡定心情,不要轻易动怒长期陷入忧郁之中以免损伤精气神的做法,却依然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对此,你怎么看呢?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是为何?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值得借鉴!

如果觉得《“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是为何?老祖宗的养生智慧,值得借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