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夏至如何食补?午餐八分饱,忌辛辣

2022-08-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夏至时刻为北京时间5时44分。奉上夏季养生小贴士,助大家安然度夏。

夏至食疗:午餐八分饱,忌辛辣

气温持续上升,人体阳气也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

“一阴生”即为寒,此寒气与夏季暑湿热相遇,在人体内表现为湿气。因而,夏季养生需养护本身的阳气,防备天地中的寒气和暑湿。

午时人的心经最旺,夏至为一年的阴之始,午时也是一天的阴之始,阳气开始下落,阴气开始上升。每天阳气的收藏应该从午正开始。阳气能否收藏好,午餐很重要。要八分饱,忌辛辣。

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以此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如果长期偏吃某种食物,会使该脏腑机能偏盛,久而久之则破坏脏腑之间的平衡,导致脏腑病症。

比如过于辣伤胃;味过于甜,容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加重痰湿,出现糖尿病、肥胖等。

另外,老辈人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孔子也推崇吃姜“不撤姜食”。夏天吃姜,是因为生姜有温中散寒、健脾胃的作用,能护住夏天的虚冷的脾胃,同时把身体积聚的寒气赶跑,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夏至过后湿热多,增苦减酸降心火

饮食适宜:土豆、黑木耳、葡萄、带鱼、鸭肉、鲶鱼、冬瓜、山药、荷叶

夏至节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雨后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令人食减,身重,烦冤(郁结),出现各种脾胃问题,养脾气、去湿气是为要紧。

多吃土豆、黑木耳、带鱼、鸭肉、鲶鱼、菠萝、芡实、水芹、无花果、冬瓜、山药、薏仁、玉米等食物。

此外,增苦清热荷叶、茶、陈皮、苦瓜、苦菜、动物肝脏等可继续食用。

少吃:冷冰、蜜水、凉粉、冷粥、鱼子、大肠、舌

《颐身集》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冰、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寒伤脾胃,令人吐泻之意)。

按照《黄帝内经》的“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养生原则,应顺应自然。自然界夏天是没有冰的,所以过吃冰冻、冷饮之物是不利于养生的。少吃动物大肠、舌、蛋黄、肥肉、鱼子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忌吃:韭菜、獐肉、鹿肉、马肉、大白菜、鲤鱼、沉水的甜瓜、猪心

《本草》:(芒种、夏至)勿食山泽中水,......,勿食蛇鳝,勿食羊蹄。

《千金方》:五月勿食鲤,多发风。勿食其脑。勿食獐鹿马各兽肉,伤人神气。

《岁时记》:勿食菘菜(即大白菜),发皮肤风痒。

《便民图纂》:甜瓜沉水者杀人,多食,阴下作痒生疮。患脚气,食之永不愈。双蒂者杀人,且此物不可与油饼同食。

《金匮要略》:夏三月不可食猪心,恐死气犯我灵台耳。勿食韭菜,令人乏力,损目。

夏至养生:泡脚妙处多——祛湿减肥、冬病夏治

夏天气候湿热,是人体湿气囤积的高峰,又是阳气最盛的季节。这时候泡脚,不仅祛湿减肥,更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脚底有6条主要的经络:膀胱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肾经,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泡脚可以更好的吸收足浴粉里的药效。

另外,夏至宜中午小睡,晚上大睡,少劳心,别劳累,勿熬夜。运动勿剧烈。让身体顺利平衡调整,安宁迎夏。

上观号作者:上海金山

如果觉得《夏至如何食补?午餐八分饱,忌辛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