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二十四节气之夏季饮食养生篇

2022-11-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在古人的影响下,夏季中出现的节气,吃食也颇为讲究。

立夏,为农历四月节,夏之始, 各种候鸟相继入境, 万物开始狂妄而不顾一切的生长。立夏日,可见“三新”:樱桃、青梅、新麦。樱桃甜,青梅酸,新麦清香。新麦虽未常熟,但可将其炒熟,糖拌,称“凉炒面”。

民间传有“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的俗语, 将浸泡的红豆、蜜枣等辅料放入锅中与米饭一起熬煮。一碗立夏羹配上一颗咸鸭蛋,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也有着一年到头身体健康的寓意。

小满,为农历四月中,万物“小得盈满”。此时,北方夏熟作物尚未成熟,但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民谚有“小满江河满”的说法。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小满之月恰好是传统文化中的“毒月”,应减酸增苦,多进食苦味食材。小满前后正值苦菜旺盛生长之时,拾取嫩叶苦菜焯水凉拌则是最原生态的清热解毒食物,据史料记载苦菜也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芒种,为农历五月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此时麦子始熟,田野间也弥漫着麦香。芒种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的“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农谚也有“芒种忙,忙着种”这种说法,此时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种时期,天气炎热,正式进入夏季。此时,煮青梅则是最合适的营养保健食材,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等效果,它是炎热夏季的必备良品。

夏至,为农历五月中,万物到此壮大繁茂至极点,也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自此阴气在地下每日生长,阳气被逼而火燥,随着阴气逐渐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阴气彻底钻出地面,天气凉爽,便是秋天了。

按南北方习俗划分,在北方此日民间行面食,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而南方有的地方吃麦粥,中午则要吃馄饨。

小暑,为农历六月节,暑热渐渐深入,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暑天的晚霞、星空、虫鸣,则是对夏季最好的安慰。

小暑之时,挑选精致的面粉,做一盘嚼劲十足的饺子,再配以自己喜爱的调料,不失为开胃解馋的最佳选择。

大暑,为农历六月中,一年中最热的节,天热到极点,这个时节休假的人们多是选择乘凉避暑之地。此刻虽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但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的成长是最快的。

从民谚“大暑老鸭胜补药”中,不难看出此时来一锅汤汁澄清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肉酥烂鲜醇的老鸭汤,胜过十全的补药。若再配上一杯清凉降火,美容养颜的烧仙草,岂不是活如神仙都不会老!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这六个节气只出现在炎炎夏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满的今天,传统文化已被逐渐淡忘,炎热夏季多数人食之乏味,包围我们的却是空调、冰棍等物品,今天,不妨为自己做一道开胃下饭或养生保健的菜肴。

如果觉得《二十四节气之夏季饮食养生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