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文化传承人吴冬根:只要喜爱中医(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保健医)

2022-1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网讯 邢明罡】《中医文化传承人物》系列报道由中华中医药文化传承工程委员会、全民健康促进工程办公室主办,中城环球(北京)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北京星禾视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聚成铭(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弘扬中华国粹 、传承中医文化—《中医文化传承》人物系列报道”活动。聚焦中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听他们讲述增强中医药行业文化自信的故事,发展中医药产业的经营策略,传承中医药成果的宝贵经验。

本期人物:吴冬根,如蒲公英一样的人,佛系而理性,爱自由,一切随缘,渺小而又忧国忧民,研习中医二十余年,励志弘扬国学,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造福人类健康。

古语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这句话道出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必须学点医学知识。简单的、轻微的小病,知道怎么护理、解决,尽快康复,防止病情严重。而中医在日常保健护理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人类的繁衍生息具有重要作用,是祖先留给我们一大宝贵的财富。尤其在民间,很多家庭、很多人都通过口耳相闻掌握了一些简便验廉的中医护理、保健方法。但现代,中医养生虽然很热,然真正用中医方式保健的人却极其少。个中原因很多,但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医难学,需要很多年、无数临床的积淀。一谈起中医,都是老中医的形象。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年轻的吴冬根老师,吴老师一直致力于中医保健、养生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让我们一起倾听他对中医保健、养生的看法。

对中医的认识

吴老师对中医的认识很平凡,没有中医世家的熏陶,而是来源于邻里村里间的耳濡目染和自己亲验效果。他说“我对中医的认识要从小时候讲起,那时候生活中农村,邻里村里谁家有人病了,基本都不去医院,从田间地头弄点草药煮水喝就好了。记得当地经常有患指疔的病人来找父亲,父亲在田间溪头采一种草放口里咀嚼烂后让病人敷上几天就好了。再加上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每次生病都是用中医的方式调理,效果立竿见影。从那时起,对中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只要喜爱中医,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保健医

吴老师认为,中医自学并不难学,关键要掌握以下几点: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喜爱它。这样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其次是要多拜师。师傅是有经验之人,每个人专攻不一样,拜师学习走的是捷径,比书本来得快;再次是多验证。验证就是实践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知晓疗效,每次实践都是一次提高;最后是多学多听勤笔记。学经典,听大家、大师、有经验人士分享,并勤做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吴老师正是按照以上几点开启自学中医之路的,并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热衷领域-中医保健和养生,并且正是这些知识的应用维护着他的健康。他自豪地说:“只要喜爱中医,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保健医,我就是典型的,从小体弱多病,大了体质不好,就是靠自己应用中医保健和养生的方法维护着,而且体质越来越好了。”

强调“心法”的重要性

吴老师研习中医二十余年,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经络等,擅长中医保健和养生。由于多年的所感所悟,他认识到“心法”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医治人不是靠技法,是靠心法。心法对的时候,哪怕是很普通的一个药方、技法,在他的手里就有用,他的「正」会让病人产生信任感。对于目前越来越多的失眠人群,他认为大部分都是情志方面引起的。因此,提倡修心为主,所谓修心,就是心要正、要快乐、要积极、保持正能量。因为《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此外,吴老师还经常下社区开展讲座,主讲《黄帝内经》,用通俗易懂的话分享保健和养生的知识,深受大家欢迎、喜爱。吴老师说:“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修行文化。中医文化涉及内容很多,中医保健和养生就是其中内容之一。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做的是励志弘扬国学,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尤其是中医保健和养生,造福人类健康。”

如果觉得《中医文化传承人吴冬根:只要喜爱中医(人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保健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