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伪养生”月饼背后的真问题

2022-12-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作者:王石川

“四物养生紫薯莲蓉月饼”“四物养生五仁蔓越月饼”“人参巧克力木糖醇养生月饼”……中秋节将至,主打养生牌的月饼纷纷登场。据报道,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看到一款五谷杂粮养生月饼,询问卖家:哪种口味的月饼是养生的?卖家发来一张模糊的营养成分表,记者回复称看不出来什么,卖家说“我也不太懂”。

连卖家都不懂养生月饼的“营养成分”,可见所谓“养生”只是商家营销噱头。更有商家偷换概念,鼓吹养生月饼具有保健效果。早在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发布消费提醒称,保健月饼涉嫌虚假宣传,总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且禁止在月饼中违法添加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物品。食品安全法也规定,普通食品不得宣传或暗示有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尽管禁令年年发,一些商家却以炒概念为能事,养生月饼即是一例。

养生月饼,真能养生?专家已给出“判词”:如果乱加药膳,不仅于健康无益,还会对身体有害。可从现实反馈看,养生月饼还真有消费者买账,有的甚至变成了“网红月饼”,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赏月吃月饼,本是人间一乐。但由于月饼含高糖、高油,不易消化,对于不少人来说,月饼的食用功能在淡化,象征意味在升温。而养生月饼的出现,无疑瞄准了消费者的担忧,如能养生,多吃何妨?问题是,商家的“商机”,却是消费者的危机,吃出病来,谁来担责?只顾赚个盆满钵盈,却罔顾消费者健康。

月饼市场须规范,监管利剑应挥向养生保健月饼。与此同时,也该关注近年来社会上泛起的养生乱象。随着民众生活日益优渥,求健康、爱养生已成刚需。于是,做养生生意的商家涌现了,自封养生大师的半吊子出山了,扛着养生旗号的保健机构泛滥了,与养生有关的书籍、节目喷涌了。其中不少人,是抱着投机心态“消费”养生,把养生当成了敛财之道。从所谓的“绿豆治百病”到“生吃泥鳅百益无一害”,等等,各种惊人之论让人疑虑。有的“养生大师”鼓吹“顿顿吃鸡蛋,身体才康健”,有的则反驳“天天吃鸡蛋,早晚要完蛋”……观点打架,让人莫衷一是。伪养生招摇于世,真养生必然遭殃。

“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大文豪苏东坡曾以《养生》为题谈及养生之道。应该看到,养生是一门学问,关于养生,古人多有论断,比如“养生贵氧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致虚极,守静笃”。但在当前,养生成了筐,啥都往里装。无论白酒还是食品,只要与养生扯上边,便仿佛自带光环,应者亦云集。这显然走入了误区,也是对真养生的污名化。

消除养生乱象,需要多管齐下。比如,依法处理炮制伪养生的个人和机构,对养生机构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要求从事养生保健业的人员具有一定资质。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养。去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25%,尽管较此前几年呈稳步上升态势,仍无法让人乐观。国民树立科学养生观,除了国家扫盲,自身也不妨主动掌握一些养生常识。比如,有专家就表示,甄别养生谣言有一条“黄金法则”:凡是没有使用条件、不考虑个体差异、没有限量和使用范围的养生“妙方”,都要打个问号。

“养生月饼”可养生的论调,终会破产。但是,倒了“养生”月饼,新的“养生”XX还会出现。在养生问题上,监管不存盲区,科普不留盲点,人们不再盲信,“养生”XX再花样翻新,也自会没了市场。

如果觉得《“伪养生”月饼背后的真问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