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人的生命健康和自然的关系:四时阴阳(万物根本)

2022-12-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医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是相参相应的,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其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秉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之法则而生长的。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人生天地之间,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

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声音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相一致,这就要求人对自然要有很强的适应性。

比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为气。”

这段话很明确的阐述了,水液代谢方面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以此达到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

如果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就有可能产生病变。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就是一日之内、日夜之间,人体也会随天阳之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身体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勿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阳气在白天主外,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阳气开始升发,到中午阳气到最盛的状态,到晚上太阳落山的时候阳气就虚了,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收敛。

到了晚上阳气已经收回了体内,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扰动你的筋骨,不要做长时间的运动,不要再去接触一些寒湿雾露,如果这三个时间段反其道而行,身体健康都会很差。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相参相应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中是随处可见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无论是养生、预防,还是诊断与治疗,都离不开这种理论的指导。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赵阳聊健康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人的生命健康和自然的关系:四时阴阳(万物根本)》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