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济宁市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军休医养服务体系化建设)

2022-12-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2021年,是全省军休干部医养结合工作全面推开之年,济宁市在去年试点先行、探索形成“123456”工作机制模式的基础上,坚持突出儒家文化区位优势,持续深化机制创新,推进军休干部医养结合工作全面发展。

一、深入推进“四种模式”,提升军休服务社会化水平

出台《济宁市军休干部医养结合评估考核办法》,构建“市县联动、标准统一”的军休医养服务评估体系。通过深化“四种模式”,形成科学、规范、标准的准入退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军休医养结合服务,形成“需求与服务”的社会化对接。

(一)深入推进“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吸引社会优质医疗、养老资源,特别是社会高端医疗和养老机构参与军休居家医养服务,形成良性竞争,扩大“家庭病床”覆盖率,在发挥中医养生专家顾问团作用,筛选优质医疗和养老机构协作组建“军休干部家庭医生服务团”和“军休干部家庭生活服务团”,定期上门为军休干部提供巡诊、诊疗、查体和养生、护理、家政、生活照料等服务2160余人次,从而提升军休医养服务水平,以满足军休干部多样化需求。

(二)深入推进“居家+社区融入”模式。一是军休党建与社区党建相融合。实行共驻共建,推进军休干部党员融入社区,发挥军休干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军休干部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二是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实现社区签约医生全覆盖,全面推进社区医生上门巡诊和诊疗服务。三是发挥军休作用融入。通过筛选社区优质家政服务机构、福利机构和慈善公益机构合作,鼓励和引导军休干部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各类公益活动,变被动为主动融入社区。

三是深入推进“医+养+机构服务”模式。普遍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定期上门为军休干部提供巡诊、诊疗、配药等综合性、连续性服务,全面实现“居家医养”与“住院医养”无缝隙对接转换。鼓励各级军休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采取军休服务机构提供场所、补助性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医疗机构带设施设备、带技术力量、带服务管理等入驻军休服务机构融合式发展,为军休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中医保健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61名军休人员及遗属保健理疗23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军休干部及其家属的一致赞誉。

四是深入推进“医+养+休养辅助”模式。在市级“五大”军休干部休养基地建设基础上,增加“市级军休干部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先后举办了“济宁市首届军休干部门球赛”“济宁市首届军休干部乒乓球赛”,全市300余名军休干部参与比赛,形成了济宁独具特色的“六大”军休干部休养基地。

二、创新实施“四大品牌”,建立新型军休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实施“军休医养服务之家”品牌建设。坚持“资源共享,共建共驻”的原则,持续扩大与市中医院的合作范围,设立“军休医养服务之家”,为军休干部提供贴身式、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军休医养服务之家”活动室40㎡左右,先后投入3万元,配置医疗养生类图书、书架、沙发、座椅等,供军休干部医疗保健休息期间查阅资料、交流学习。配备电子一体机,录入军休干部医养结合相关数据信息,供军休干部和参观学习查阅。同时,各县市区参照市级模式,全部建立“军休医养服务之家”。

二是实施“济宁市军休大学(济宁市军休医养服务俱乐部)”品牌建设。借助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红色文化教育旅游资源,与金乡县荣军休养院组建“济宁市军休大学(济宁市军休医养服务俱乐部)”,采取二合一的形式,探索以红色文化(军事)教育为核心,紧紧围绕“医养结合、养教融合”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开设适合军休干部特点的党史、军事、书法、绘画、中医养生等专业课程,发挥“军休智库”优势,选聘部分优秀的军休干部担任军休大学讲师。同时,军休医养服务俱乐部,融入以党建活动、健康教育、体育健身、中医养生、休闲娱乐和康复医疗等于一体。

三是实施“军休医养结合护理培训中心”品牌建设。按照《济宁市军休干部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中期规划要求,启动市级军休医养护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医养结合人才保障机制。在济宁市荣复军人医院挂牌建立“济宁市军休医养服务培训中心”,对全市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实现军休服务机构人员素质提升、能力提升,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加优质服务。

四是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军休讲师团”品牌建设。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将红色文化融入军休干部党建教育,在全市选拔政治经验丰富、善于演讲的军休英雄模范组建“济宁市红色文化教育军休讲师团”,通过回顾红色故事、重温光辉历史,把教育内容植入到直观的场景和鲜活的事例之中,依托微山县、金乡县红色军事文化基地让军休党课“活”起来。同时,联合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共青团济宁市委等单位选拔身体健康、热心公益、威望高较高的军休干部担任志愿组织负责人,联合组建“军休志愿服务团(或队),”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红色文化教育”宣讲活动,广泛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和讲党课等活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全面提升“互联网+”,推动军休医养服务信息化建设

依托全国军休服务信息化平台系统,在市级网络“军休所”平台(济宁市军休服务中心)接入军休医养5G子服务系统窗口,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发展,实现全市军休医养信息服务互联互通。

一是打造医养教育服务平台。借助中国电信平台系统丰富的医养、教育、社会文化资源,遵循线上线下共同服务理念,线上网络“军休所” +医养服务平台子系统”:健康养生、文化交流、电子图书和音视频资料等栏目,军休干部可以通过网络“军休所”信息平台或手机端APP,直接进入军休医养服务平台,实现培训、交流与线上教育等体验。线下与图书阅览室相融合,配备军休医养电子阅读一体机和视频设备,方便军休干部健康体验,文化培训、政治学习、消息通知、资料推送和数据统计,充分打造互联网+军休医养服务的数字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二是融入军休智慧医养服务平台。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医疗服务为重点,护理服务为辅助。线上可以通过网络“军休所” +医养服务平台子系统”,接入完善健康体检、远程诊疗、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呼叫求助、远程监控等功能,军休干部及家属可以通过手机APP,第一时间查看患者的身体状况,实现服务就在军休干部身边,解除了围栏养老的单一模式。线下为每位军休干部配备智能腕表,信息采集数据链接后台服务终端,随时上传分析,24小时不间断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同时上传手机APP,一键呼救信息和所在位置可同时发送至9位家人,确保了关爱监控无盲区。

(鲁军休)

如果觉得《济宁市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全面推进军休医养服务体系化建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