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庄子:人只有直面死亡 超越自身有限的认知(方能大彻大悟)

2022-12-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3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在临终之际,他的弟子们悲痛不已,恋恋不舍。

在弟子们的心中,慧能禅师就如同再生父母一般,值此圆寂之日,自然心痛难忍。

而六祖慧能看到此情此景,则气若游丝地说道:“你们不必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很显然,慧能禅师并没有把死亡看作是一切的终结,反而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生命的真相是什么?

在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句话:

“其有真君存焉?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

就是说,人是秉天地五行之气而成形的,可是人一旦融合了天地之气而化成身体,就只能依附于这个身体而存在,直至死亡。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能量需要通过眼耳口鼻等九窍、心肺肝脾等六脏,与外界进行交互,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停下、

以至于我们会坚定的认为这个由百骸、九窍、六藏,结合而成的形体,就是我们自己,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庄子说,并不是,所谓形体不过是一团气的组合而已,这团炁的背后,还有一个“真君”主宰着这幅躯体,那才是真正的我们。

所以,生死的本质是什么?不过就是炁的聚合与离散,而其背后的“真君”主宰,则不会消亡,而是继续存在。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主张生死齐一,齐一生死。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即是另一个旧事物的消亡,一个生命的逝去,也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开始。

这就是道家对于生命的看法,其实这也是对灵魂存在的一个论证,有些人不愿意相信,有些人是不敢相信。

然而很多事情,其实根本就不是你信不信的问题,也不是它存不存在的问题,而是你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的问题。

如果你不能直面死亡,没有勇气超越和突破自己有限的认知,那么你将无法破除自己的狭隘知见,自然也就无法觉悟到更深层次的真相。

生与死,本是自然规律,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超脱

在庄子《养生主》的记录中:

同六祖慧能的弟子们不舍他的离去一样,老子去世时,他的一众弟子也是悲痛不已。

然后老子的朋友——秦失,他就对这群弟子表示失望。

因为老子本是悟道之人,那么他的弟子也应当超然洒脱、顺应自然才是。

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弟子们纷纷号啕痛哭,于是秦失就批评他们是“遁天之刑”,也就是企图与自然规律相违抗。

佛家主张解脱生死,禅宗更是重视来去自如。

有生必有死,有来必有去,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超脱其中。

你会发现,无论是宗教家也好,还是哲学家也罢,他们都没有把生死这个问题看得很严重。

反而还有很多人,把死亡当成一次检验自己修行成果的契机,一次“论功行赏”的盛宴。

至于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是对于每个具体的人来讲,可能是不一样,全靠你个人的福报、修为与生前的努力了。

有句话叫“向死而生”,没有认真思考与坦诚审视过死亡的人,是不足以谈论生命的意义的。

反之,只有当一个人直面过死亡,或者真正经历过在生死关头,劫后余生的人,才更容易大彻大悟。

让自己的灵魂,在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加纯净一点,那么你这一生就没有白活。

如果你能更加精进一点的话,把自己的认知层次提高,觉悟境界提升,那才真的是不负人间走一遭。

如果觉得《庄子:人只有直面死亡 超越自身有限的认知(方能大彻大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