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义诊”“恐吓卖药”这些老年人消费陷阱一定要注意

2023-01-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齐鲁网济南11月3日讯(记者 王春令)刚暖和了几天,山东又迎来了大风降温天气。忽冷忽热的天气,年轻人都吃不消,更何况是老年人。每到这个时段,一些不良商家就经常打着“专家”名号进行所谓的“义诊”活动,利用老年人的怕病心思,适时推销保健品。近日,山东省消协发布消费提示,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保健品,避免陷入消费误区。

购买保健品宜“三看”

不能混淆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差别,保健食品具有专门的标识和批准文号。一是要认准“蓝帽子”标识 。二是普通食品许可证标识为QS标志,2018年10月后将由“SC”编号取代,而保健食品批号为“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食进健字”等。三是保健品的全部信息可以从CFDA官方网站上查询。

保健品能治病是误区

保健品能治疗甚至治愈疾病是错误的观点。专家指出对一些慢性疾病,可以在医生的诊断建议下,选择适当保健食品进行辅助治疗,但如果以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是不可取的。

一些老年人热衷买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保健品延年益寿,其实是不明智的。调查显示,长寿老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是多样化的,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心态平和;起居有规律,睡眠质量好;饮食有节,不挑食;喜欢劳动,闲不住等。所有长寿老人都认为心态好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近几年,消协组织受理调解了很多关于老年保健品消费侵权案例,特选择两则典型案例,愿老年消费者提高警惕,科学消费,远离消费陷阱。

案例一:“寺庙养生”推销保健品

一位58岁的消费者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某地参加寺庙举办的“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规模近百人。经了解,该活动是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寺庙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并在现场推销保健品。消费者在报名前缴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食宿均在寺庙,并按寺庙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寺庙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在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然后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口中高喊“完美生活,完美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七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里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过以上方法治愈”。消费者张女士患有胃下垂,医生告诫她不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告知消费者不能吃药,要快速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原因,无法全程参加规定的活动而遭到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侮辱,向当地消协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提醒:经查,张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此次活动的组织是某市寺庙,所有押金由寺庙方收取,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寺庙方邀请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此次培训学员80余人,其中中老年人和外地人居多,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有病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者对保健品夸大功效的不实说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恐吓式销售

82岁的吴先生,做了脑部手术后,身体状况欠佳,经老同事介绍,在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购买了多种不同名目的产品。随后,该公司销售人员再次以恐吓的方式向吴先生推销产品:“脑室闭合不全、脑瘫痪、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破裂,不预防会脑死亡、脑痴呆,医院治不好,我们能治好等”。在对方一连串的攻势之下,老人家言听计从购买了该公司共计24.5万元的产品。后期,吴先生去医院做复查,医生称不用食用任何保健品。吴先生意识到被骗,多次和该公司人员沟通退货未果。

提醒:此案经多方努力,于2017年3.15期间作为典型案例播出后,迫于各种压力,经营者主动联系消费者退还20万元费用。该案例再次反映了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消费领域尤其是保健品领域,仍面临诸多风险,老年人患有疾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治疗。

如果觉得《“养生”“义诊”“恐吓卖药”这些老年人消费陷阱一定要注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