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营养师:它们之间还有这层关系(了解下吧)

2023-05-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鸡精比味精更健康?营养师:它们之间还有这层关系,了解下吧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于食物的追求更多的是口感。因此,智慧而勤奋的劳动人们发明了很多调味料,来满足我们的味觉体验,而对于非常突出的调味料,大多喜欢用“精”来命名。常言道:“你还成精了”,这个“精”就有达到极致的意识。比方说“糖精”笔名叫甜蜜素,其甜度比普通的蔗糖要高30——40倍,后来被用作代糖用于食品加工。然而,经过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的甜蜜素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对甜蜜素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因此,对于我们常用的一些调味料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质疑。比如说鸡精与味精,在烹饪的时候,确实可以增加食物的口感,刺激我们的味觉。然而,人们担心吃多了是否也会对健康有危害。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味精是什么做的?

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谷氨酸最早由德国的科学家雷特豪,于1846年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分离获得;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的钠盐具有鲜味功能,之后便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并出售。

我国于1921年由吴蕴初开始生产味精。1988年国家已宣布取消其使用限制。目前俩说,我国是世界味精生产大国。

味精通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别是肉类和蔬菜的鲜味,常添加于蔬菜、汤料和肉制品中。味精本身对人体的直接营养价值较小,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最宜溶解的温度是70℃~90℃。若长时间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味精会变成焦谷氨酸钠,不但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素产生。因此,味精通常都是在菜品快要出锅的时候才放入。

由于曾经有过食用味精不安全的报道,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人对食用味精的安全性存有质疑。实际上,味精一般是用大米、玉米、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后再提取、精制而来,正规的味精生产,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许多科学家对食用味精是否安全进行过深入研究,找到了许多少量食用味精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证据。结合以上这些事实,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发挥最佳调鲜效果,甚至对人体有益无害。

鸡精是鸡汤浓缩而来的吗?

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鸡精的味道,我想这与鸡有一定关系。因为在我们的认知当中,鸡肉就是营养的代名词。很多人误以为鸡精是由鸡肉熬制而来的,因此很多人以为用鸡精调味比味精或更健康,更有营养价值,事实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事实上,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品,其主要的成分就是味精(含量40%)和盐。此外,鸡精中还添加了助鲜剂核苷酸、鸡肉提取物、淀粉、膨化剂、香精、色素等。因此,鸡精只是味精的一种再加工产品,鸡精鲜味的基础还是味精,鸡精的鲜味相对味精而言并没有提升多少,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用量差不多。有些名为鸡精,而实际上与鸡肉毫无关系,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观点,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呢?

如果觉得《鸡精比味精更健康 营养师:它们之间还有这层关系(了解下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