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幸福城市生活系列 8万亿规模的健康服务产业(地产商分几杯羹)

2023-05-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近两年“美好”“幸福”成为地产公司Slogan里的热词:

万科:“美好生活场景师”

海尔:“社群生态 美好生活”

美的:“世界500强企业,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

碧桂园:“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 ……

房企发展除“纵向”冲刺规模之外,也在“横向”不断拓展地产的边界,从单纯的“建筑商”向“服务商”、“生活商”、“场景商”延伸。

关于“地产+美好/幸福”,辛和看来至少包含四个维度:

(1)商业:经典的经济学论文《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随军牧师,手里拿着一罐奶酪和香烟,在战俘营里转了一圈,手里就凭空多了一袋食物。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哪怕物质的总量不发生变化,只要人与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易,幸福就能够无中生有。商业,更高级的交易,提高交易效能,幸福感也能得以提升;

(2)教育:先贤孔子的教育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依靠“教育”而非“刑法”、“政令”依旧可以感化人,让百姓守规矩,实现德政的同时,百姓也将收获幸福与美好;

(3)公园:公园与地产的关系,至少三个层面:内涵最大的,以新加坡为代表,可以说是公园里的城市或者花园里的城市;内涵居中的,将地产与主题公园相结合的复合地产开发,据Mobdata研究院的数据我国主题公园(华侨城、长隆、方特、迪士尼等)市场零售额度到2020年将突破640亿元,2021年突破750亿元,未来市场无限;内涵最小的,例如住宅项目配套的园林公园或特色绿化,不同层次的“公园”定义,对幸福生活的影响力,自然也不相同。

(4)健康:“大健康”是个时髦的词语,目前与地产跨界最密切的大概是“养老地产”与“绿色建筑”,不同所指,意指的差别也比较大。

辛和大数据,立足地产,以地产+商业/教育/公园/健康为视野,借力大数据挖掘与跨界理论研讨,本周起将陆续更新《幸福城市生活系列》文稿,希望对行业发展或公司业务有所贡献。

大健康

肯定不只是“养老产业”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事健康产业,这个纲要必读,先弄懂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才知道从哪里发力:

16年版的“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

(1)健康水平标准(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及国民体质标准等)

(2)健康生活标准(健康素养标准、参与锻炼标准等)

(3)健康产业标准(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水平)

(4)健康环境标准(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标准等)

(5)健康服务与保障标准(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执业医师密度、个人卫生支出比例等)

政府制定五大健康标准,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通过行业监管与市场监管,整治对空气、水源、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的个人或企业;另一手抓,通过市场的力量,以2020年目标8万亿,2030年目标16万亿的健康产业,从下至上治理我们的健康环境。

过去中国的医疗服务整体还是以“医疗”为主,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治病;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对健康的关注,目前的医疗服务已经由“医疗服务”向“健康服务”转变,由“解决问题”向“发现与预防问题”升级。随着医疗服务的大方向转变,以前单纯以“医生”群体为主的行业,逐渐吸引更多行业群体的人们加入,实现“跨界”。

就健康产业来说,狭义的理解是以“健康体检”为核心,向前向后延伸的一系列以“预防和缓解”疾病为目的的医疗服务或产品的集合。

宏观的角度

健康产业+地产,有哪些机会?

狭义健康产业的核心是“健康体检”,

在这里,有没有地产+的机会?

据丁香医生发布的《2019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阐释:虽然参与抽样调查人群中只有41%定期体检,但随着年纪的增长,90后的体验比例由30%提升至70前的61%,体检意识随着年龄与社会健康意识的提升,必将持续提高。

从体检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2018年以“私立体验机构+境外体验+私人诊所”的健康体检已经超过20%的比例,三甲医院与其他公立医院体检比例只有77%。

目前发展比较好的专业体检机构主要是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和慈铭体检三家,2015年三家合计市场份额占专业机构领域35%左右,占整体健康体检领域5%左右,目前行业整合度不高,地产企业尤其在全国多个城市拥有数百或上千项目的企业,以合作或投资的方式,落地“专业健康体检”也能实现跨界整合与超越。

健康体检、健康保险外,

健康干预、疾病预防与康复医学,有没有地产+的机会?

健康干预/疾病预防/康复医学,放在健康产业的话语里看,可以用“消费性医疗服务”来理解。在这个分支医疗服务里,目前发展迅速的产业主要是:

(1)医疗美容:我国正规医美疗程量已占全球总量10%左右;

(2)医疗旅游:携程旅游发布《2016年在线医疗旅游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携程海外医疗旅游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平均定单价格超过5万元/人,医疗旅游是我国出境旅游人均费用的10倍左右,成为旅游消费价格最高的项目。去韩国做美容整形手术、带爸妈到日本等国家做体检、去欧洲氧疗养生、去美国检测基因,目前已经在中高端消费者中流行起来。

(3)养老+地产:地产人最熟悉的健康产业定义,养老+地产。从十几年前的北京太阳城,上海亲和源到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有老年住宅、自理型养老公寓、护理型养老公寓等。

微观的角度

健康产业+地产,还有哪些机会?

宏观说健康,毕竟有些抽象,没有“切肤之痛”,那就换个角度,从微观的角度,感受下“痛感”。

年初丁香医生发布了《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开篇前第一个图表就让人“发憷”:

过去30年,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了9.4年,但人均健康期望寿命则仅增加了8年。这组数这意味着,人均寿命虽在增长,但受到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有更多人会在不健康的状况下生活更长的时间,一句话概括就是:“痛苦的长寿”。

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针对90/80/70/70前的调查,自评健康得分最低却是最年轻的90后们,“养生”不再是属于中老年人的专用词汇,反而是90后人群的流行词,用个时髦的说法就是“朋克养生”。

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健康困扰,主要是“皮肤状态不好”、“焦虑/抑郁”、“睡眠不好”等亚健康困扰,而非真正的重大疾病。男女之间的差异:女性在皮肤状态方面比男性更多困扰,男性在性生活与血压血糖血脂问题上困扰远高于女性。

微观/调研的角度,困扰多个年龄层、相对普遍的健康问题,主要亚健康问题。这类“小疾小病”相对高效的途径是“社区医院”来解决,更高效的途径是“家庭医疗”来解决。

(1)基础监测家用化:2018年检测类家庭健康医疗用品TOP5主要是血压计/血糖用品/体温计/胎心仪/血氧仪;

(2)医疗产品家用化:2018年最受欢迎的治疗类家庭医疗健康产品主要是制氧机/雾化器/呼吸机,家用制氧机、雾化器免去了定点去医院治疗的麻烦,便捷日常治疗,家用呼吸机使用便捷,方便缓解目前非常普遍的睡眠鼾症;

(3)智能仪器家用化:智能医疗或辅助设备,最简单的就是智能手环。所谓智能主要是指三个路径:数据采集与同步(例如将血压、体检结果同步给子女等家庭成员)、监测与记录(例如大数据挖掘,将记录数据与大人群数据对比)、健康方案制定与反馈(简单如人机互动,繁杂点需要在线一对一问诊等);

(4)日常护理家用化:影响生活质量的十大疾病中颈痛/腰痛/抑郁症/关节炎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理疗仪、按摩仪等日常护理方式加以缓解。

家庭医疗+地产,最简单的法子:是否可以根据目标客户,将以上四类家用化设施,有的放矢做一个健康生活包,做进精装配置清单?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搞革命的时候讲“知难行易”,现在我们构思“大健康+地产”,其实也是知难行易,“难”点在于如何理解/解构“大健康”内涵与外延,理解不一样,视野不一样,方法论也不一样,理解之后,所谓“行”,就是盘点自己的人力/财力/资源力,能够落实哪些罢了。

如果觉得《幸福城市生活系列 8万亿规模的健康服务产业(地产商分几杯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