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曾国藩治学方法》:从个人修养和待人接物(解读曾国藩的大智慧)

2023-05-15 分类:养生资讯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学得会!

成功人士那么多,为什么成功学却偏爱曾国藩?

其实,提起成功学,中国有曾国藩,外国有富兰克林。只要看一遍这俩人的传记,就能当成功学的老师了。

国人推崇曾国藩,因为他资质平平,但是靠着笨功夫,一步一步,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到了比较高的地位。听起来,就很鼓励人。

然而,一个书生,能够带兵打仗,仅仅有笨功夫,是远远不够的。他是具有大智慧,大能量的人。

《曾国藩治学方法》里提到,古往今来,读书人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有两人:王守仁和曾国藩。王守仁是天资聪颖,高明一派,而曾国藩则属于笃实派,更适合大家来学习。

今天,我们以“治学”之名,来讨论一下,除了笨功夫,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功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一、内功,个人修养

修养是一切学问的源泉,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曾国藩的修养三原则是:不落空,日常工作,遇事反省。关于修养分为身体和精神两个部分来讲。

1.精神方面

精神方面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静坐,平淡,改过。

静坐,用现在更流行的方式来说,就是冥想。在我看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才需要静一静,等一等快节奏的生活。没想到,没有手机电脑的曾国藩,也是一个冥想爱好者。

冥想可以让飞散的心重新静下来,然后客观看待自己的优势短处。否则,容易被主观成见所蒙蔽。曾国藩能够每日自省,客观看到自己的问题,也是因为静坐。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冥想呢?冥想可以分为三种:引导式冥想、呼吸式冥想、咒语式冥想。有老师的声音引导,就属于第一种。但是对我们来说,后两种可能更好使用。

在练习呼吸冥想时,只要观察自己的呼吸就行了。你的大脑有时会介入,想控制你的呼吸,但一定要克制,只要观察就可以了。毫无疑问,呼吸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不需要经过大脑指挥,人天生就会呼吸。

在练习咒语式呼吸时,你需要先选择一个咒语,以便在冥想时反复吟诵。我建议咒语要尽量简短,最好只有三四个字,但有人喜欢长一点的咒语,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容易让大脑保持专注。

平淡,说的是平淡的心,平淡的态度。

很多人气量狭窄,容不下人,是因为得失心太重,有很多物质的欲念,或者功名之心。私欲萦绕于心,精神自然无法安宁。

现在网络发达,物质世界更是充满了各种诱惑,能做到平淡,更是难上加难。曾国藩承认,自己也有好“名”,好“胜”的偏见。所以,总是会反省自己,让自己变得“平淡”。

“胸怀宽广,宜从”平淡“二字用功。余生平虽好看书,总不免好名好胜之见。

原来,想要胸怀宽广,需要看淡得失和功名。这一点,对于普通人都很难,曾国藩在官场,诱惑更多,更大。他通过每日的自省,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平淡。

这个“平淡”,对我的影响很大。身处于社会之中,工作中的peer pressure,生活中的各种比较,甚至网络上的各种奇特的信息,每一种都在刺激着自己的神经。想平淡如水难,想维持良好的心态,也难。

这样,更需要向曾国藩看齐,跟着他学习,这些老智慧,没想到也能治疗新青年的各种得失病。

改过

时刻检查自己的心境,是否平淡。如果做不到平淡,那么就找,找到病根,然后痛下杀手,连根拔除。这,就是改过。

曾国藩为了改过,写了很多自省的日记,就是为了改掉毛病。勇于自责,才能够改正。

冥想,思考,然后改过,看起来,曾国藩是有大智慧的人,他的作为,包含了正念冥想的思想内核。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太好了,不舍得“痛下杀手”,改不掉那些小毛病,就无法改写大脑里的自动模式。

2.身体方面的养生之道

曾国藩身体羸弱,失眠,吐血,还有目疾。一方面是因为先天不足,一方面也是因为太用功了。

身体不好,就容易精神萎靡,提不起劲儿,他曾经说过,养生之法,莫过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个字。惩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住愤怒。因为气量狭窄之人,容易让疾病趁虚而入,忧郁怨尤,这是常人不健康的最大原因。

身体方面的养生,他并没有陷入追求物质主义的怪圈,比如吃一堆养生品。有些人太爱惜自己,保养太过,就不愿意出心力,所以沮丧,就容易精神气不够。

曾国藩从来不会“爱惜“自己,对自己全无姑息,定了目标,就尽量做到。他的养生之道:1.早起,2.眠食有定时,3.学射有定时,4.饭后3000步,5.临睡洗脚。

这些内容,看起来太普通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定了规矩,一直做下去。

由此可见,心胸宽阔,坦坦荡荡,这才是最大的养生之道。原来,有一身浩然之气,竟然有这么多好处。

二、治事,与人相处之道

治事说的是与人的交往,对外的管理。曾国藩对自己及其严苛,但是,对待别人,却很有耐心。我们来看一看,他与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立定规矩,后求精熟。

所有的事情,先定下规矩,目标可以微调,校准,但是,规矩不变。

1.自己的日常态度

曾国藩自己的日常态度,总结起来,是这样:诚拙的态度,宏大的器量,严密的考查。

关于诚拙之心,曾国藩相信,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千磨百斩而不改日常态度,相信终会有顺理成章那一天。

关于器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则一旦妻子欢娱童仆饱,便心满意足,不顾其他。意思是,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俸禄,自己的妻子儿女,那么,家人吃饱,便心满意足,不顾其他。这样的人,器量太小,没有远大的抱负。

听起来和我很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总觉得,管好自己就不错了。所以,会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以前不觉得有什么,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器度太小。

关于考查,首先明确一点,宏大的器量和严密的考查并不矛盾。对人对事可以包容,可以有器量,同时,曾国藩很精细,不畏繁重,事无大小,都要考察。做事的时候,要做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这样,做事的时候,自己不容易出错,他的下级也不会松懈。

2.带兵

文官和武将,相互之间谁也看不上谁。

曾国藩带兵打仗,自己临阵,容易败仗,但是,他提拔的将官,都很擅长打仗,而且死心塌地追随曾国藩。曾国藩可谓是“不善将兵而善将将”。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寻找有识之士,为自己效力的呢?

很多人说,没有人才,其实是因为自己没有去造,没有去求。曾国藩说,若能够物以类聚,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效力。他相信,靠上级的提携造就,不怕天下没有人才。“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

曾国藩看到,当时的将士,懒惰而且善妒,风气不好。曾国藩看到病根,就开始下药,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因此,练兵的时候,要使新兵生气勃发,没有骄惰之气。还有,领兵的时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最后

总之,《曾国藩治学方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更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曾国藩。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笨功夫,实际上,他是一个具有高格局,视野宽广,同时有宏达器度,能够容人的人。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只学会了勤能补拙,那么就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拥有大智慧,大器度,大格局,同时,又能够持之以恒地按计划行事,这样,才能学到一点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如果觉得《《曾国藩治学方法》:从个人修养和待人接物(解读曾国藩的大智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