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夏至不养 一年白忙(调心健脾益寿延长)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7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看了未来几天的天气,连续下雨乌云密布,好在这个夏天不算热,所谓冬病夏治,此时正是养生保健的大好时机,想要强健身体的这个时候就要懂得自我调理了。

夏至又被称为“夏节”,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万物生长达到极点的时期,此时阳气生发,也是排出体内湿气寒邪的最佳时期,此时养生需要注意“三避”之说。

一.避寒

虽然说夏至时节是节气里阳气最盛的时节,但是却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天气炎热,人的皮肤容易出汗,毛孔扩张就容易侵染湿邪,体质较弱的人更要加强防范:抵制寒凉食物,不要贪食冷饮,冰镇西瓜等;另外就是睡觉时盖好肚子,不要着凉,切忌空调吹一整夜,容易引发空调病等等。

二.避暑

从夏至开始,就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尤其是在外面工作的人,长期处于烈日暴晒之下,就很容易中暑,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狂躁不安、心慌恶心,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等。如果必须从事室外劳动的人群,建议避开中午12点——下午3点时间段,带一些消暑解渴的印品并减少体力消耗,以免中暑昏厥。

三.避湿

夏至时节多雨,因此除了避暑以外更要注重避湿,很多老年人特别爱在外面遛弯,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凳木椅上小憩,然而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夏季石凳木椅容易吸收潮气,再加上阴雨连绵的天气,潮气湿气来不及挥发,坐在上面就容易侵染湿邪从而生病。建议湿气大的人可以喝一些薏仁米、红小豆泡的茶水,有助于祛湿开胃,健脾生津。

夏至养生,重在养心。

炎热的夏季容易使内心烦躁不安,“情绪中暑”对健康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所以养心的另一方面就是调整心情,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修养身心,益寿延年。

养胃健脾:夏季胃肠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这是因为夏季人的胃肠受到热刺激功能就会相对减弱,会产生一些厌食恶心,食欲不振的症状,胃肠感冒也较为高发。

如果觉得《夏至不养 一年白忙(调心健脾益寿延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