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陶渊明写下一首讨饭诗 王维嘲讽(苏轼哀叹 鲁迅说他喝大了)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钟嵘在《诗品》中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赞誉是很恰当的。陶渊明虽然不是历史上的第一个隐士,却是第一个大量写诗,来表达归隐志趣,描绘田园生活,抒发隐逸情怀的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率真洒脱,让世人看到了一个鄙弃世俗、悠然飘逸的隐士形象。其实,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全然美好。鲁迅先生就曾说,陶渊明的形象在人们心中“飘逸得太久”。

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必然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从他的这首《乞食》中,我们就能窥见他的窘境。

乞食

魏晋·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这首诗叙述了自己出门讨饭的一次经历。开头四句,就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茫然和窘迫。他被饥饿驱使着出门去讨饭,却又不知道该去哪里。一个“驱”字,说明他是极不情愿的,但为了饱腹,又不得不如此。他在茫然地走啊走,来到了一个村落,敲开了一户人家的门,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读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会有疑问。陶渊明不是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吗,怎么会落到讨饭的境地?答案就在他写于同年的《有会而作》中。在这首诗的小序中,他写道:“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陶渊明当时已经六十二岁,据史书记载,这年不仅大旱,而且蝗虫肆虐成灾。如此一来,他不得不去乞食。

幸运的是,陶渊明遇到的是一个善解人意、热情好客的人。他把陶渊明请进家中,热情招待,与之饮酒畅谈了一整天,让陶渊明十分欢欣和感动,写下了这首诗。

在此诗的最后四句中,陶渊明表达了自己无以为报的感激之情。他就像韩信感激漂目的恩惠一样感激这家主人,却没有韩信的才能,到功成名就后回来报答。他会把这份恩情牢记于心,虽然今生无法报答,但会在死后报答。

一顿酒食就能让陶渊明感激至此,不仅说明他知恩图报,更说明了他处境的窘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最后竟然落到这个地步,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到辛酸?陶渊明此诗就引起了后世很多文人的注意。王维读了之后大加嘲讽,苏轼读了之后连连哀叹,鲁迅读了之后说他喝大了。

在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与魏居士书》中,王维说:“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计其后之累也。”

王维认为,陶渊明“叩门拙言辞”是因为要饭要得多了而惭愧得不好意思开口。他落到如此境地是自作自受、因小失大,如果他当初见了督邮,没有弃官而去,就能一直享受公田之利。可惜他忍不了一时的羞辱,最终一生困窘。

“诗佛”王维说出这样的话来,的确很让人诧异,但也不难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虽然也有隐逸情怀,但他一直都是半官半隐的状态,晚年更是“偷禄苟活”。王维这么现实的人,自然很难理解陶渊明的精神。

苏轼评此诗道:“渊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谢主人。哀哉!哀哉!此大类丐者口颊也。”他说陶渊明这个样子,简直就像是一个乞丐,让人为之痛心。

鲁迅并不相信陶渊明此诗所写为真,他在《“碰壁”之后》一文中说:“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哪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正当苦痛,即说不出苦痛来。”他认为陶渊明当时或许是喝醉了,其境遇与诗中所写的说不定还是相反的。

但陶渊明偏偏就是能在苦痛中说出苦痛来,这是鲁迅没有注意到的。胡适就在《白话文学史》中说:“陶潜和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因为他们有这一点风趣,故虽在穷饿之中不至于发狂,也不至于堕落。”

陶渊明是喜欢自嘲的,能够通过自嘲来消解内心的苦痛。正是因此,乞食这么窘迫的事,才会被他写成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文说

如果觉得《陶渊明写下一首讨饭诗 王维嘲讽(苏轼哀叹 鲁迅说他喝大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