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修身不如修心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古人讲求修身、修心,而修身是修心的一种表象,但做到了修身却未必做到了修心。神秀曾做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从偈看,他认为佛道之本便是在身上下功夫,要洁身自好,不被外物纷扰,可谓修身。然五祖弘忍并未将衣钵传给他,而是传给了六祖惠能。

与神秀相比,惠能入师门远不如神秀早,且大字不识几个,再加上他刚入五祖门下时,五祖弘忍给他指派的不过是砍柴的杂活,看起来与礼佛似乎毫不相干,也因开局不受重视,门内的弟子都认为神秀会承袭五祖衣钵,但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弘忍将衣钵传给惠能不仅是因为惠能的慧根,还因为他所改的那首偈。神秀作那首偈时,被惠能听到,惠能认为此偈仍未达佛法之大乘,便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认为心外本无物,而外在的纷扰不过是内在的幻象,若是心境清明,又怎会沾染尘埃?与神秀相比,惠能更注重心的修行,心若明了了,身自然会有所表征。

禅宗的佛法大乘本就讲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切从心出发,而不为外物所累。有名的得道高僧济公是禅宗第五十祖,他也是修心的典型。按理说出家人不吃酒,不吃肉,应以斋菜为生,而济公却整日饮酒作乐,痛快吃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若是心静神明,又怎会痴迷于酒肉,被酒肉所束缚,正因为超脱了世俗,才会不怕世俗。反而是那些整日讲求戒酒戒肉的僧人,却往往难以真正做到明心。

其实道理不难明白,修心的过程不过是存养天理,去私欲的过程,当做到致良知,无私欲时,自然不会被外物所牵绊。当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某件事情的表象时,不过还是私欲的驱使,依旧拿吃斋念佛做例,当一个出家人总是将心思放在戒酒肉上面,又哪会有什么时间来修心,而他之所以整日盯着戒律,也不过是因为害怕戒律,不能触碰戒律,其背后仍然是私欲在作祟。

修身修心的道理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但若细细体会,便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其仍然是指导生活的真理。我们身处社会,总会被私欲所牵绊,想要达成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从而使自己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时间久了,我们便会沦落成为达成某件事情的囚徒,不是从我们主观意愿出发,而是被那件事情所驱动,仿佛失去了真我。

这也是为什么,浮躁的社会生活中,快乐成为了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即便是达成了某个目标,或者是完成了某项任务,都难以寻找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为我们的思维过于执着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若是将结果看做自然而然的,过程也会变得自然而然,而不是违心或者是扭曲。沉浸在过程中,快乐便不再是难事。

一生很短暂,本就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计较得失,一生也很漫长,需要更多的快乐加持。方向对了,一切成功和美好的东西都会离我们很近。

(文/浅秋)

如果觉得《修身不如修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