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养生原则应潜藏阳气)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开始。立冬这一节气到来,阳气澘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体止,进入冬眠状态,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养精蕾锐,气温还不太低。虽然此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夏秋储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十分宜人。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此时的人体生理反应,身体僵硬难舒展。立冬之后,气候逐渐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的保护性也逐渐減弱,肌肉、肌腱、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都有所降低,同时由于空气中湿度较小,易使人身体发僵,不易舒展。代谢减慢,人体新陈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人的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的发作。

立冬时节养生原则,应潜藏阳气。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因为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精神调养上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含而不露,避免烦扰,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入冬以后气候寒冷,宜“驱寒就温”,衣着应以温暖舒适、利于气血通畅为原则,保暖的衣服有如养生之妙药,但也不可暴暖,不能穿得太厚。冬季进补仅适于阳虚或有寒、湿邪等人群,不适宜阴虚火旺及实热证人群。若出现大热、大渴、便秘、心烦等实热症状,或患有急性疾病,应暂停进补。

饮食进补方案,进补大热之品。冬季天气寒冷,应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澘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ト、青菜、豆腐、木耳等。但由于地区不同,进补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迴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得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冬季饮食防感冒立冬之日,气温骤降、多风,很容易感冒,平时可注意饮食调养以防流感的发生。民间一直流传一首这样的防感冒的“神仙粥”歌:“一把糯米煮成汤,七个葱头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

日常起居指南

保证睡眠起居调养强调了“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功能。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注意穿着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都会耗损阳气,极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澘藏,寒邪易于侵入。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

常练“立冬十月节坐功”,于每天凌晨1点到5点之间,双腿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胸前,手心朝上,两臂随后缓缓落下,头转向正前方,两手臂再重复上述动作,头转向右,动作相同,左右相反,左右各做15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次,漱津(即舌

舐上腭,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息而止。此功法可改善胸肋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能俯仰,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满闷等。

如果觉得《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养生原则应潜藏阳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