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孙思邈 隋唐著名“医药学家”(先天患疾的他为何活到了百岁高龄)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人,其身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在一个贫穷耕农之家 。他从小就聪慧过人,长大后又喜好道家老庄学说;隋朝开皇元年,孙思邈见国事变,就隐居在了陕西终南山中,因着医术高超,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经过他的不断积累走访,将民间治疗手法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在晚期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显庆四年(659年),孙思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抱病,奏请回归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那么,是何原因让自幼患疾的他活到了百岁高龄?他所做成就对后世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孙思邈幼年身患疾病,需要经常寻医问诊,但是由于家中并不富裕,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便更加倨竭。所以,那时起,孙思邈就立志从医,希望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孙思邈少年便喜好读书,且其天资聪明。在孙思邈七岁时,就认识一千多字,他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记载,那时西魏大臣独孤信非常器重孙思邈。

孙思邈到了18岁时就立志专门研究医书,每每看到重要的地方,他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孙思邈学医,他的亲朋好友都来他这边看病,在给他人看病的同时,孙思邈的医术也在不断精进;等孙思邈到了立冠之年,因着其崇尚道教老庄学说,且其精通道家典籍,被人称为“圣童”。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卧床不起。大臣徐茂功便将孙思邈推荐给太宗。由于有“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孙思邈先是问清病情看过太医诊方。他取出一条红线,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了。诊断好病情后,孙思邈刺了长孙皇后的一处穴位,孩子顺利分娩了下来。

唐太宗大喜,想要留孙思邈在朝执掌太医院,但他不愿在朝为官,立志漂泊四方为广大人民群众舍药治病,并撰写《千金方》济世活人。太宗不好强求挽留,就御赐“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一匹和千两黄金、绸缎百尺。但孙思邈又拒绝了太宗赐给的黄金绸缎。出宫后的孙思邈在民间游历了一段时间,回到了药王山,撰写《千金方》。

“虎守杏林”这一典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那时精研医学并兼通佛典,被誉为“药王”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晚年曾云游于邱县。观其景物优美,民风淳朴,遂客寓郊寺。孙思邈悬壶行医无欲求,施医无类。他师承董奉为人治病不收钱,不受谢,惟望患者病愈后在寺旁植杏树三株,经年植杏树近百亩,杏熟以杏易谷赈贫。

此间,有虎伏跪求医,孙思邈首创“虎撑“治愈金簪卡喉之疾。虎有灵性,不复危害人畜,感恩为其守护杏林并充当药王坐骑。药王佩逝,虎绕寺哀啸三日,不知去向。在众多典故之中记载,有人说孙思邈活了一百零一岁;有人说孙思邈活了一百二十岁;也有人说孙思邈活了一百四十多岁,甚至是一百六十多岁。其实,不管孙思邈活了多少岁,他的年纪在那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高龄了!

因着修习医术,令孙思邈研习出许多的养生之道,这也正是他高寿的原因。他为我国的医学史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他的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他是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也是第一个麻风病专家;他发明了手指比量取穴法。

如果觉得《孙思邈 隋唐著名“医药学家”(先天患疾的他为何活到了百岁高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