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趣谈冬至风俗与养生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一年一度冬至到,阴极阳生日渐长,自古至今风俗传,冬至始来大如年。

冬至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在远古时代已订立。据古籍记载,天皇氏始制干名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确定“二十四节气”。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为起点,经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当斗柄指向正北的“子”位时为冬至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的“定气法”,“定气法”比汉代的“平气法”更为精确的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时日,每年时日相对固定,以冬至为例,每年都在阳历12月21日到23日之间.误差相对较小。当然这也是科学进步的象征。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传统,以示孝敬,不忘本。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至此开始北移,对北半球来说是阴极阳生,从冬至后光照日增,民间常说“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就是这个道理。

冬至来了,但各地风俗却不相同。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方,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约公元150——215年)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从东汉至今,延续不断,形成了风俗,每逢冬至,家家吃饺子。

在北京有吃馄饨的风俗,相传北方有两个少数民族头领,一个叫“浑”,一个叫“屯”,经常在冬至时节来掠夺财物,人们恨透了这两个恶魔,恨不能将他们吃了,后来终将他们打败,就包“浑屯”吃,以示纪念。

在南方.有吃汤圆、年糕、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在古代冬至为大节日,各地都有自己的风俗.同时,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中医会给一些年老体弱的患者,配制相应膏方,以加强身体的调养;身体健康的也要吃些有驱寒又营养的食物,如羊肉,姜汤等等。

在冬至来临之际,远行的人们无不想家,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邯郸冬至 夜思家》更为表达了人们的心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自古人生心相通,家人亲情的牵挂始终是难以忘怀的,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子女哪怕远隔万水千山,父母的思念早已象网络将你的一切覆盖,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从不无盲区出现。你的好与不好,时常牵动着母亲的心。天下父母都祝愿儿女,平安健康。

冬至过后,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在北方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冰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的谚语广为流传。

江南的《九九歌》和北方《九九歌》略有差异,但严寒在三九四九基本上一致,通过数九,表达人们在寒冷的冬季的坚强和对春天的向往,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信心。

冬至到了,今年冬至又恰逢星期日,希望大家都能吃上如意可口的美食,祝大家冬至快乐!

如果觉得《趣谈冬至风俗与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