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心理学:积极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2023-05-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创造,既可以表现为个体的一种外显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个体的一种内在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较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创造行为等外在显性因素,却忽视了学生基本的和持久的习惯、态度和兴趣等创造品质的养成。但是,养成基本的和持久的习惯、态度和兴趣,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是更为重要的。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创造行为,更需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养成。创造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行为及其品质是个体在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研究创造力与环境的关系,是西方研究者倍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而他们的研究也证明,积极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课堂创造的支持条件。

积极的课堂环境,把学生的需求置于首位,它既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益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大体上,课堂环境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物理环境指的是教师对课堂物理上和视觉上的布置和安排,课堂心理环境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倡导的互动方式。积极的课堂环境其内涵是:一方面,积极的课堂物理环境不仅仅指具有干净整洁的教室,而且要求教室的整个空间包括课桌椅的排列、教学物品的摆放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活动和发展,不仅仅静态地从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考虑,而且要有动态的效果,对学生的身心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感染作用。

积极的课堂环境不仅体现在课桌的摆放,更重要的是在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成为对每个个体成长具有实际意义的“正时间”,避免出现“零时间”或“负时间”

此外,遵循一定的心理学规律和原理。千万不要小看教室的布局对于学习的影响,这些道理都是经过心理学和科学的研究探讨的。

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指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安静听课、不吵闹或者课堂十分热闹和活跃、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么简单,它涉及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的内容。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恬静与活跃、热情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

积极的课堂环境具备以下一些特点:有效性。积极的课堂环境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它必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至少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和缺乏民主的,而新课程则强调,师生之间关系是民主和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平等、民主师生系的主动创建者。二是课堂的学习空间与学生课外的生活空间由封闭到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局限于教室之中,新课程则在学习空间上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结合。

自主性。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个体,而是教学过程自觉的主体。

关于教室里的内部安排对于学生的影响,西方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设计合作教室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组间移动,小组之间的距离也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小组之间的距离应为4英尺~7英尺。

美国学者在进行长期实践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

学习环境与学习效果之间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当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大家都积极的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时,你自然也会融入到其中的氛围,学习效果也会跟着变好;而如果你的学习环境比较恶劣,身边很少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时,你的学习效率也会低下。

在同一间教室,以不同的形式摆放学生课桌,同样一批学生取得学习效果不同。美国研究者E.霍尔对空间距离与教室秩序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当教师向学生靠得越近,沟通就变得越为互动,这是因为当师生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学生就被导人到非言语沟通的方式中,如目光交流、声音的变化和身体的移动,这些都是表示正在参与的信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座位一律是“秧田式”的排列,导致坐在前排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上过分依赖教师,而坐在后排的学生通常有捣乱和不听讲等问题行为,影响了师生互动和交往。

这种课堂环境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控制,却不利于学生创造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

因此,在新课程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使教学过程按照教师的预设顺利进行不再是教师的核心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活动按照成对或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使学生之间结成同伴关系,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创造,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成为教师注意力的核心。

这也就意味着课堂环境的变化。课堂物理环境应该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从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在西方学校里,教师们十分注重学生学习空间的创设,学习中心或学习区域可以是教室里的一个特殊地点(通常一个教室有多个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心)。

例如,在美国克莱弗德一个叫约瑟夫·兰迪斯的学校里,黛布拉·昆茨(DebraKunze)老师将自己的教室分为五个学习中心:

一个写作中心,在那里学生们可以从事自己的写作计划;一个数学中心,这是以一种商店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有很多标上价签的商品需要学生购买并求和计算。

一个计量中心,学生们可以在那里检测水的各种性质,包括用不同的公制和惯用的容器测量水的体积,用华氏和摄氏计量温度都可以;一个“地球科学”中心,学生们将利用一套基础性的计算机程序去确定世界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一个物理中心,学生们在此操作简单的机器,测量那些分类配备的桥梁建筑材料有多少。

在这些不同的中心,教师们可以设置学生们自主从事与课程相关的活动。一个好的学习中心需要具有几个关键部分:一是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或发现事物。学习中心并非是用来让学生们复习和评估的,而是用来学习的。教师们必须设计活动区域,这样学生们就可以从事不同的活动并产生不同的体验。

二是提供给学生讨论交流的空间。学习中心虽说是用于学习的,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方式的讨论也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无形的成果。学习中心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他们可以从教室里的各个区域获得的东西。学习中心体现了明显的艺术性质和大量的巧妙平衡,它既体现了课程的关键概念,又支持学生自行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课堂物理环境的变化改变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存在状态。传统的课堂一般采取固定的、封闭的“秧田式”座位排列,无论是讲授还是讨论,无论是学生人数众多还是较少,采取的都是这种座位排列,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活动角色的单一化。

而新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主动建构上述案例中,与讲台的消失一样,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同样对课堂氛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会议桌模式宴会厅模式对讨论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支持大于对授导型模式的支持,而会议桌模式却是这两种模式的折中,对两种模式的支持基本上差不多。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张大桌子,讲台位于桌子的一端,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人数比较少的班级,它主要支持全班范围内的合作式、讨论式学习。圆形模式其排列特点是多人绕而坐,每个人都能互相看到。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10人至25人的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式学习的场合,特别是学习材料是通过投影设备或纸质媒体共享时更是适合。

传统教室模式这种排列模式比较适合向数量比较少的群体传递信息,师生之间最多只能有有限的交互,但是学生之间的交互却不太容易。

培训室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排列模式中,每位学生都面向墙壁,它比较适合于强调个体独立学习的场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随时观察学生正在从事的任务,并且在必要时可方便地给以指导。

若从事角色扮演时,也可以将位子做如此的排列。不同的排列模式对不同的教学模式支持程度不同。

如果进行独立式学习,则培训室模式效果最好,传统教室与电影院模式效果最差;如果进行竞争性学习,则咖啡馆模式与宴会厅模式较好,培训室模式效果次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适时改变教室排列模式,使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基于合作、基于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如果觉得《心理学:积极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