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老金融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夕阳红”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9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报记者 杨菲 郑利鹏 北京报道

近几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攀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一个国家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中国目前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国家。

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养老金融未来要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保险业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中国经营报》: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养老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董克用:我们往往把老年人分两组,一组叫做活力老人,现在国际上来说通常以75岁为界限,低于75岁为活力老人。活力老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实现年轻时代的愿望。因为年轻的时候太忙,许多愿望没有能够实现,比如出去看看世界、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等。二是学习新事物,特别是适合老年人做的事情,如书法、文艺活动等。随着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活力老人的数量在增加,他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过了活力老人阶段,到了80、90岁,这时的需求不再是以满足那些没有实现的愿望为主体了,而是怎么能够安度晚年,怎么能够减缓疾病发展,这个时候更多的需求就会转向医疗、康复、护理等这些方面,也包括一般的生活照理、心理安慰方面的需求。

陈秉正:大体上,老年人跟年轻人一样,也需要衣食住行。所谓“住”,就涉及到老年地产业;需要有适合老年人吃的食物,就涉及到保健食品行业;老年人要穿,涉及到老年人的服装,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行业;老年人还有文化娱乐以及旅游出行方面的需求等。这些可能就构成整个养老产业。

彭勃:从保险来看,老人的刚性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所的需求,适老化居所。老人对于居所和健康人、年轻人,包括儿童可能还有些区别。随着渐渐地老去,老人对于居所的需求可能会更专业一些,包括老年社区、养老机构,甚至一些康复机构、护理机构。第二,老人的服务需求。服务的需求不仅是医疗,也包括康复、护理、照顾,乃至于会有情感、精神上的需求。第三,养老金融方面的需求。要有财务安排,能够保证他安享晚年。对于一些成功人士来讲,可能还有一些财产规划和代际传承的需求。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大力发展和创新养老金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各位对养老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何看法?

董克用:对于养老金融的概念,第一,养老金金融,即养老金一旦出现了积累型的养老金,就要有金融介入,因为积累型的养老金要保值增值,这就是养老金金融。主要是讨论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中的问题,我们国家一二三支柱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第二,养老服务金融。即除了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这些制度化的安排之外,还有一些非制度化的安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职的时候怎么通过其他渠道来积累养老财富。另一方面,是进入老龄的时候怎么慢慢地消费它。还有代际之间怎么办,如何解决传承问题,都属于这个领域。

第三,养老产业金融。就是金融如何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要一个养老产业来支持。研究发现,退休老人活得越久,也就是他退休的时间越长,他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在职人员来讲是逐步降低的。所以,老年人花起钱来就很谨慎。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产业政策扶持下,通过金融来支持养老产业发展。

陈秉正: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目前仍然存在短板。整个金融体系怎样能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生活的金融产品?在这方面,金融企业过去更多的是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年轻消费者服务。现在应该尽量多地把一些兴趣点转到老年群体,了解他们需要什么金融服务。

《中国经营报》:保险业在养老+健康管理生态圈的形成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陈秉正:保险行业属于金融行业,金融行业和养老非常相关。在整个养老产业的发展大环境中,我觉得保险行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一,保险行业可以发挥直接参与的作用,在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当中,保险行业因为本身可以提供养老保险产品、养老服务等直接参与进来,它有自己的特点,是别的行业无法替代的。

第二,它可以发挥纽带作用,可以把一些行业给连接起来,通过价值甚至是资金、资产的关系,把一些行业连接起来。比如,保险行业可以和一些地产行业、健康管理行业、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销售、合作,甚至是建立资产上的合作关系等。

第三,保险可以是很多服务的付费方,比如由它出面来整合资源,建立一个以它为核心的数字化生态圈,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应该去成为某一个生态圈的核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彭勃:关于保险行业在养老产业生态圈里面能够承担的角色,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保险公司可以充当连接者。就是保险公司具有能很好地串起产业链里面的各方。养老产业涉及医疗康复、养老设备设施、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护理服务等多方,保险公司与每一个领域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第二,保险公司可以做数据的分析者。保险公司拥有海量的、精确的客户财务、健康、家庭数据。例如健康险就掌握的客户的体检情况、健康状况、就诊情况等数据,在合法合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第三,保险公司是支付者。现在大部分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是不盈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几乎完全依靠老人个人支持。对比西方的经验,我们发现养老护理费用最重要的支付者不是储蓄,而是保险。

第四,保险业可以作为养老产业的投资者。养老产业的门槛比较高,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整个回报周期非常长,回报率相对较低。在这个背景下,保险业天然和养老产业有很好的契合。保险资金就是长期资金,保险资金不追求高收益,但是追求长期的、稳定的收益,尽量波动小的收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险对于养老产业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它同时发挥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功能和资产管理功能,运用了保险公司精算、产品设计、客户服务和管理、风险管控等能力,可以从多方面提升项目水平。

周瑾:保险金融行业属于金融服务行业,从金融和服务两个角度来谈,金融属性核心可能体现在养老金融产品这一方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可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是利用“复利原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银行和基金的金融属性可能会更强一点。如果放到这几类金融机构当中来比较,保险公司有它自己的特点,它足够长期,保险在所有业态当中是最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陪伴,因为养老金的缴纳、投资和领取是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旅程。相比于银行、证券,或者信托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长期优势,这是保险行业要重点发力的。

在服务属性方面,保险机构如果跟银行、基金,证券这几类机构相比,在服务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特点。具体来说,银行是以个人银行账户为核心的一个体系,除了对于资金的掌控以外,未来在养老这一方面,如果个人养老账户体系能够设立,那么就可以做养老账户的托管业务。

实际上,保险在某种程度上的服务属性是最强的。因为它能够作为支付端来影响养老金的使用,养老金领取最终都是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尤其在服务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医药、健康、护理这些方面服务的采购比重是越来越高的,而保险作为支付端可以顺畅地去链接这些服务。当然,这些服务不一定是保险机构自己来提供,它可以通过对其他服务机构的资源整合,最后提供给客户的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如果觉得《养老金融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夕阳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