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复医疗再沐政策春风(行业将走向何方)

2023-05-23 分类:养生资讯

康复医疗: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及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增强其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社会。

我国的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面临重压。2017年后,我国的医保基金支出增速已经超过了收入增速。而伴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深化,我国慢病发病率将显著提升,2018年6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同时,老年人中的失能老人与半失能老人的照护压力也将给本就面临失衡的保障基金杠杆上,又添上一记重负。

对此,如何促进人群健康,降低家庭及社会负担就成为了我国迫切需要解决问题之一。其中,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在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医疗质量、减轻社会负担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2017年的一项对于心脏康复的研究表明,早期的心脏康复能够有效加速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长,降低住院花费。这无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减少了对于医保基金的无效支出。

一、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尚在初期

康复医学虽然作为“四大医学”之一,但在实际应用中,远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提并论。尽管2011年国家就发文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康复科,但至今也仅有不足50%的医院设立相关科室。其中,大多数已有康复科的医院,康复也被视作边缘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康复科的设备、人才、床位配置较为滞后,且医生和患者康复意识较薄弱。因此,各医院接受康复的患者数量屈指可数。

康复医疗在我国的发展可追溯于1980年代,起步较美国晚了60余年。1982年国家卫生部选择若干医疗机构试办康复中心,1988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成立才正式标志着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起步。在1989-2008年,我国的康复医学聚焦在残疾人群,并在我国的二十余个省市相继成立康复机构。

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的康复需求激增,引起了政府对于康复医疗事业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康复政策。此后,康复医疗在我国扬帆起航,从无到有,从重点补充量,逐步开始关注标准设定。

然而,历经30年,我国康复医疗仍处在发展的早期,康复的机构、人才、床位数量尚且不足。2020年我国的康复专科医院数量仅有729所,且在近两年来增速有所下降;而医护人员的数量也同样在2019-2020年呈现下滑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业发展难以实现国家2020年6月制定的“2022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6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0人。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达到8人、康复治疗师达到12人”的目标。

二、康复医疗再次引起政策关注

政策是促进康复行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2020年6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将康复医疗再次推向聚光灯下。政策从补充资源、完善保障、鼓励创新的等多方面推动着康复行业的发展。此后,10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又发布《关于开展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15个省市作为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地区,足见此次国家对于发展康复医疗的决心。

与此同时,2020年我国居民的人均GDP 已经达到了72000元,随着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意愿将日益强烈。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国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将持续增加。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结构。从2021年BCG对于我国消费的研究显示,我国中等收入以上的居民,尤其是高收入人群,提高了对于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的优先级。而这一需求转变,也将强化居民对于康复的认知。

受到政策的引导、资本的关注,及人口老龄户和消费升级下的居民需求的影响,康复医疗的发展或将再次加速,行业将迎来新机遇。因此,亿欧智库将目光聚焦在康复医疗行业,即将撰写《2022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研究报告》。通过桌面研究、企业访谈等形式,对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进行解析,寻找行业的突破口,探索企业布局路径。

如果觉得《康复医疗再沐政策春风(行业将走向何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