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南怀瑾:修行到一定阶段 身体会有些变化(但是不要害怕)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即一个人的性情可以通过面相反映出来。我国自古就有看相算命的说法,佛教有“相由心生”的故事。

相传唐朝裴度早年贫困潦倒,路上遇到了一位高人。高人看他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有饿死的兆头,便指点他积德行善。过了段时间,听了他指点的裴度便目光澄明,面相完全改变了,后来官至宰相。

那么是相由心生还是心由相生?在笔者看来,相由心生的可能远大于心由相生。一方面是观察者将固有的心理印象投射其脸部上,对号入座,是果不是因;另一方面可能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会影响脸部的肌肉和微表情,长年累月下来必然会固化成某种模式的“面相”。

对于这个问题,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中国当代诗文学家、教育家、中国正统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认可过相由心生这一观点。

由表面见内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相由心生”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的额头上有许多皱纹,则有可能说明这个人十分易怒。这是因为人在发怒时,总会皱起眉头。同理,若一个人眼角皱纹较多,则他多半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又比如说,我们常常说一对夫妻有“夫妻相”。若不是这对夫妻在认识之前,脸部的长相就有些相似,那么极有可能是因为两夫妻相同的生活习惯,相同的饮食,相同的情绪,慢慢的改变他们的面容,从而让他们开始有“夫妻相”。不难发现,在一起十年或几十年的夫妻往往比新婚燕尔看起来更有“夫妻相”。

那些喜欢干偷鸡摸狗之事的人,因为见不得光,行事猥琐,所以他们的面相看起来就是“贼眉鼠眼”。有的朝代里,法制不完善,许多人落草为寇,那些人平日里穷凶恶极,暴戾残忍,加上平日里喝酒吃肉比普通百姓更多,所以看起来五大三粗,两腮多长有胡须。

书生平日里不事耕作,久坐不运动,则看起来白细柔弱,手无缚鸡之力。青楼女子因职业原因,眼神里自然比普通女孩多几分妩媚。许多江湖术士,仙姑道长就精通看人面相这一技能,不过能准确从面相推断人的前途和未来,的确是有些神话色彩在其中。

笔者在观察南怀瑾大师的照片时发现,大师青年时,鼻梁高挺,唇红齿白,长相十分清秀。单从照片上来看,就给人一种博学多才, 才思横溢的感觉。

到了晚年时期,经历几十年风雨,看过尘世起伏,南怀瑾大师的眼神里不仅没有沧桑厌世,反而充满了慈善与爱意。晚年的南怀瑾大师看起来慈眉善目,说是有仙风道骨也不为过,他的长寿可从面相看出一二。

由此看来,通过人的外表,就能看到人的几分内里,这对我们识人交朋友非常的重要。

由内而外散发自然美丽

既然我们能有外表看到内里,那么我们由内里改变外表又有何不可呢?

不得不提的是,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看脸的社会,颜值至上,三观跟着五官走。笔者也是这样一个人,毕竟谁不喜欢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或是喜欢一个长相帅气的男孩呢?

最近大火的草原男孩丁真,就因为他的纯净无邪的笑容大火,成为四川旅游形象大使,吸引无数人的目光投向四川的美丽风景。但是平心而论,丁真的面容并不十分出彩,甚至比很多普通人还稍逊一筹,那么他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魔力?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他那清澈无比的眼神让人们感受到了纯真。

晚年的南怀瑾大师看起来仙风道骨,即便是九十岁的高龄,也能双眼清澈,能看清书本上的蝇头小字,甚至提起毛笔写字也是毫无难度。这也许就是他通过修行后,由内而外的改变了自己,不仅有了比他人更好看的面相,而且还或得了远比他人悠长的寿命。

我们作为普通人,也许生下来时没有一副好的皮囊,比起电视里的明星,短视频里的网红们逊色许多,但我们也可以由内而外的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精致的五官,光滑的皮肤,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清爽干净。也许我们不够完美,也没什么一技之长,但我们也可以有一双澄澈的,阳光的眼睛。凭心而论,谁不喜欢阳光下的微笑?谁会喜欢一个时常阴翳,悲观厌世的人?

我们作为普通人,当然不能像南怀瑾大师那样专注于修行,但我们可以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让自己从自卑中走出来,一天比一天更自信,更阳光,由内心来改变我们的外貌。说不定一个人的积极阳光,能带动一群人一起乐观向上,从而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

向理想前行

作为一个正常人,最怕的不是改变,而是那一层不变的枯燥生活。试想一个人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同样的事情,甚至是同一个动作,重复千百遍,那是一种多么可怖的人生?人生是绚烂多彩的,人生应该五彩斑斓,五光十色,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一辈子就像只过了一天。

绝大多数人努力工作,为了金钱奋斗不是为了保持现有的状态,而是为了迎接一个更好的变化。就像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人期待着自己的身段线条更清晰明显一样,在修行之后,身体上出现的好的变化是值得庆贺的。

改变就是好事,就是因为千百年来,人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步,才有了现在的科技文明,才有了现代人的幸福生活。

南怀瑾大师说:“修行到一定阶段,身体会有些变化,但是别害怕。”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在向理想前行的道路上,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若是人类畏惧火,那或许人类现在还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时代里。若是人类畏惧电,那怎会有如此科技发达的现代文明。

在我国制造原子弹时,邓稼先等科学家身体上发生那么多的病变,他们何曾畏惧过,为了实现心中理想的目标,他们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居里夫人在研究放射性元素时,身患癌症,口鼻流血,也不曾后退半步。

所以,在向着理想前行时,身体上出现变化不管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是值得庆幸的,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到害怕。

南怀瑾大师在修行时,亲身经历过腰腿不能动,甚至连一张纸都拿不住的阶段,但他浑然不惧。他在实现自我的目标时,有着与科学家们一样的不畏生死的崇高心灵。

即便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也应该把追求理想上的道路上不畏惧身体上的变化。用笔者更浅显直白的话来说,那就是:“加班加到吐血怕什么,吐完了继续加班。”

小结

如今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在“修行”路上走捷径,为了达到改变自己的目的不择一切手段。大街上,直播的网红们,为了更好的面容去整容,变成了清一色的肋骨鼻,尖下巴,这样好吗?这样不好。还有许多健身达人,为了更快的拥有发达的肌肉,盲目的在身体上使用激素药物,把自己变成一个“科技战士”。

在笔者看来,人生路上更多是为了“修行”,而不是结果,就像一段旅行,重要的是去过那里吗?不是的,重要的是旅行路途上见过的风景。

如果觉得《南怀瑾:修行到一定阶段 身体会有些变化(但是不要害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