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是什么

2023-06-20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4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刑法第266条规定的是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出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是什么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是什么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罪

(一)概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构成要素

1.客观的构成要素。本罪的客观罪行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实施了欺骗行为。欺骗行为,是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行为。“虚构事实”,是指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的信任。“隐瞒真相”,是指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某种事实,使被害人对客观事实产生错误认识。诈骗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但均不影响犯罪的构成。虚构事实一般表现为作为方式,隐瞒真相则一般表现为不作为方式。例如,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再如,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均以诈骗罪论处。诈骗行为时间、方式方法的不同可能影响行为的危害性程度,进而影响量刑。例如,根据司法解释,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同样,在大地震发生后,假借慈善组织募捐,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从重处罚。

(2)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错误地处分了自己的财产并造成损失。欺骗行为使公私财物所有人、管理人、持有人产生错觉,错误地处分自己的财物而遭受损失,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被害人仿佛“自愿地”将公私财物交付犯罪分子,但该自愿并非其真实意愿,而是被假象所迷惑,并上当受骗,从而错误地作出处分财产的决定,如果被害人知道事实的真相,绝不会将财物交付行为人。只要欺骗行为与错误的产生之间有因果关系,即使被害人自己有一定的判断失误或者过错,也不影响诈骗罪的成立。被害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才有陷于错误的可能,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被害人,因为这样的人不可能存在具有法律性质的处分财产的意思。例如,行为人用糖骗取幼儿、精神病人身上佩戴或者持有的贵重物品,数额较大的,不是诈骗,而是盗窃。当然,对于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儿童进行物品交换的行为,应通过民事手段解决,一般不宜作为犯罪处理。

如果觉得《刑法第266条的规定是什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