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广州海珠以一方碧水打造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3)

2023-06-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文来源:南方新闻网」

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 通讯员/赵雪峰)广州海珠,一方碧水。近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通过打好强党建、优机制、抓源头、补短板等系列组合拳,统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等要素协同治理,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推动全区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整体性好转,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更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充实。

海珠区阅江路碧道。通讯员供图

坚持“党建+治水”,筑牢水污染防治攻坚的战斗堡垒

海珠区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打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水环境的根本保证,强化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海珠区成立区河长办,设立河长制工作专职办事机构“海珠区河长制监督管理中心”,区四套班子领导担纲区级河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总河长和区副总河长,带头深入攻坚一线,强化会议调度,找问题、促履职、抓落实。171名区、街、村(居)三级河长、1602名治水网格员、54名民间河长风雨无阻用脚步丈量河涌,区河长办各成员单位同心戮力、攻坚克难,形成了以流域为体系、以网格为单元,横到边、纵到底的治水网络体系。

各级河湖长履职担当,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有为”。2018-2019年海珠区连续两年荣获“广州河长履职奖”,2019-2020年连续两年获得市河湖长制考核优秀等次,2020年获得市政府督察激励;西碌涌民间河长获得2020年度“广州优秀民间河长”称号。

创新“河长制+治水”,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珠区不断强化河湖长制抓手,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为顺利完成市总河长令(第4号和第9号)任务,深入实施雨污分流建设,2021年,海珠区印发实施《海珠区合流渠箱渠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市首度建立试行区、街、村(居)三级“合流渠箱渠长制”,将其纳入河长制考核,实现了江河湖、沟渠管治责任全覆盖。出台《海珠区排水单元达标攻坚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区水务、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全力攻克“硬骨头”,推动全区合流渠箱“开闸”行动和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达到时序进度。

坚持“跨区域+治水”,推动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省考东朗断面是一条跨区域(越秀区-海珠区)治理的“硬骨头”。该断面海珠区段位于水系中游,全年平均水质考核要求为III类,而断面上游的鸦岗、石井河口断面及下游的墩头基断面水质考核目标分别为IV、V、IV类。海珠区站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坚决扛起断面水质达标攻坚的政治责任,坚持系统思维,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推进源头治理。制定落实《东朗断面达标攻坚工作意见》,定期与荔湾区河长办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防共治,累计完成清理整改“散乱污”场所155处、农贸市场32处、垃圾压缩站10处、村级工业园9处、各类杂物1.9万吨,推动断面2020年平均水质首次达标Ⅲ类,实现历史性突破。

随着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碧道建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显现,阅江路碧道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海珠湿地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典型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春季的石榴岗河碧道变身宫粉紫荆长廊,赏花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坚持“文化+治水”,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海珠区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挖掘每条河流独有的历史记忆和各个社区的独特文化,将特色文化融合美丽河湖创建,为群众打造“记得住乡愁”的滨水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的国庆假期,海珠区阅江路碧道成了各地游客的热点打卡地。作为全省都市型碧道代表的海珠区阅江路碧道以水文化为依托,以会展文化为特色,将广交会历史成就、南粤古驿道、广州对外友好城市元素融入防洪墙、雕塑、驿站等设施中,充分展示了广州千载商埠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城市经典魅力。阅江路碧道的生态长廊、文化长廊让历史悠久的珠江焕发出新的生态活力,成为人民群众体验美好生活的好去处。

具有浓厚岭南文化特色的石榴岗河水闸。通讯员供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迈入“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海珠区将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制机制,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打造“江河安澜、秀水长清、造福人民”的美丽河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环境。

如果觉得《广州海珠以一方碧水打造全面小康的绿色底色——广州河长制5周年成效巡礼(3)》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