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静功包括坐 站(卧诸式 仅专于静而不动是得不到身体整体疏导的)

2023-06-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8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闲时静坐一柱香」,自古文人雅士常藉打坐静心养生,一柱香大约二十分钟左右,静坐习惯之后如能延长至三、四十分钟更佳。平日生活中常有一些无法利用的「零碎时间」,例如等车、搭车、等人、候诊等等,一般人觉得无聊,但是懂得练气就可以拿这些时间练功;激烈劳动、运动不但耗费能量,同时由于气血动荡而产生许多自由基,因此运动、劳动过后也可以练清净功聚能排浊。总之,时时不忘调息养气,必能获得保健的效果。

丹田的问题始终是个结,随着内呼吸(胎息)练习的熟化,追求太极拳丹田运转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查找了很多关于丹田的资料,说法不一,混乱不堪,大多数人认为下丹田是在脐下3寸处,极少数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空间,位置在命门与肚脐中间,钱惕明《太极内功心法全书》中关于“黄庭”的论述十分精彩,既证明了脐轮调息法的关键机理,也指出了下丹田的具体位置,与少数人的说法相一致。但,明理关键还在于实践,怎样练才是问题。后又参考了《内经图》、《修真内外火候全图》、《修真图》以及《丹道今诠》等各种有关丹田练功的材料。

编者在长期修炼实践中体会到,动静兼修的两种不同的内含。修炼静功,同时进行动、静方法的修炼,亦可称为“动静兼修”。如同劳动后安静的坐下来休息,充分的进行调精、养神、蓄锐,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倘若练者仅仅依靠静功的修炼,而不去练习动功,是不能达到全面,良好修炼效果的。因为静功一定要有动功为基础,方能产生效果,专一的静功包括坐、站、卧诸式,仅专于静而不动是得不到身体各节的疏导的。

如静坐时间稍长就是一个静养有素者也会感到肢节的麻木,显然是气血不能畅通之故。然而动功的自然入法不仅能比静功更能松静自然,且绝对不会有静功这样的弊病,长期入法则思维灵敏,动作敏捷。在自然中形成精足、气充、神溢的实质体现。如此说并非说静功一无是处,我要强调的是:“主动辅静”,才是取得效果的最佳方法,或者说是“摄生大法”。动与静在修炼上的方法及关系,是习者必须掌握的分寸。也是笔者长期练功的经验之谈,我认为这对专练静功的人也是一个启示。

通过练习对照和体悟,对下丹田有了一些认识和感悟,一次静功内呼吸状态,下丹田(肚脐神厥穴连命门的横线与身体中线相垂直交叉点的区域)有了一种灵动,这种灵动明显与气不同,就是一下子觉知那个地方有通掉或特别舒服的感觉,于是,就守在那个地方,全身都会跟着荡漾起来,有过电、气动的反应。以后,静功时都可以进入这种感觉,并保持,而且保持的时间越来越长,感觉越来越明显。慢慢的,这种灵动的感觉扩大到全身,变成一个空间,可缩而有形,大而无边,最后变得小而无内大而无外,身体消失,寂静自然。更有意思的是,这种灵动还可以点对点进行“沟通”,即在守着这种灵动时,再把意念放到下丹田以下的海底阴桥穴时,也可以将这种灵动传到海底,而在海底搅起波浪。而后守丹田的同时意念海底,不断地有东西(灵动和气)往海底走,甚至,行走坐卧都想着海底,对全身的影响可以说是翻江倒海式的。由此,对海底阴桥穴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是无独有偶,还是机缘巧合,一天突然看到《灵宝毕法》,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追寻到了《吕祖全书》,通过《吕祖全书》系统而全面的丹道理论和功法,再加上《周易参同契》练功实录,开始真正在感性和理性上对小周天、大周天有了意理、心法、功法上的认识。并通过自身修练,结合理论上的意理,试着按照小周天的功法进行实修。

一开始对理论中的很多比喻、修辞、形象、形容性等霉涩的术语、功法、验证的描术不甚理解,只是通过周天功的修练顺序一点一点地练,一点一点地比照、验证,慢慢感悟。由此,正式开启了筑鼎建炉,烧火练丹的周天功修练征途。

如果觉得《静功包括坐 站(卧诸式 仅专于静而不动是得不到身体整体疏导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