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控制餐后高血糖 哪些非药物疗法安全有效(医生告诉您答案)

2023-06-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糖尿病前期约70%的患者为单纯餐后高血糖,糖尿病约50%的患者为单纯餐后高血糖。由于餐后高血糖不仅增加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恶化,因此需重点预防。那么,如何预防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呢?接下来,YI学莘将为您解析。

血糖主要依靠胰岛素、胰升血糖素进行调控,进食后由于葡萄糖吸收增多,因此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则逐渐减少,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部分人群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且餐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受抑制,以致不能将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除开上述原因,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餐后肝糖原输出增多等也可引起餐后血糖升高。餐后血糖通常测量进食第一口食物后2小时血糖,其正常范围为4.4-7.8mmol/L,位于7.8-11.1mmol/L之间时为糖尿病前期,达到11.1mmol/L时可诊断为糖尿病。

从正常范围至糖尿病诊断标准,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至少为3.3mmol/L,但空腹血糖从正常范围(3.9-6.1mmol/L)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达到7.0mmol/L),波动幅度至少为0.9mmol/L,因此餐后高血糖的显著特点为波动幅度大。而相比于慢性持续性高血糖,急性血糖波动更易损伤靶器官,因此餐后高血糖可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视网膜病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损害,同时可加重胰岛β细胞损伤,使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以致更难以控制餐后血糖。

因此,控制餐后血糖达标不仅可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还可减轻胰岛β细胞损伤,延缓糖尿病的进展。对餐后血糖的控制,不仅需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还应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显著降低靶器官与胰岛β细胞损害;但对部分患者而言,可制定更严格的控制目标,主要适用于新诊断、年轻且病程短的患者,同时未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疾病,不易发生低血糖,可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6.0%以下,各方面受益更多。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幅度呢?餐后血糖的高低与饮食关系密切,因此控制饮食的“质”与“量”,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措施。食物的“质”可通过血糖指数的高低来判断,血糖指数是反应食物升糖能力与速度的指标,低于55为低血糖指数食物,达到70为高血糖指数食物。研究发现,与高血糖指数饮食相比,低血糖指数饮食可使糖化血红蛋白进一步降低约0.5%-0.7%,因此餐后高血糖患者应优先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常见的粮食均为高血糖指数食物,因此无论米、面,糖尿病患者皆应合理控制入量;蔬菜中的黄豆、玉米、扁豆、山药、鲜土豆、胡萝卜等均为低血糖指数食物,多数水果以及牛奶、鸡蛋等均属于低血糖指数食物。

对饮食“量”的控制,除开控制每日、每餐的进食总量,还应注意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低的控制。什么意思呢?前面提到血糖指数是反应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升糖能力与速度的指标,血糖指数越高,升糖能力越强,升糖速度越快。但我们每进食一口食物,它对血糖的影响除开与血糖指数有关,还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高低有关。部分食物虽然血糖指数高,但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因此可减轻对血糖的影响,如西瓜;部分食物虽然血糖指数低,但碳水化合物含量却相对较高,如鸡蛋。因此餐后高血糖患者对食物的选择应综合判断,对于碳水化合物含量稍高的食物如山药、鲜土豆、鸡蛋等也应合理控制入量,并非低血糖指数食物就可放开进食。

其次,在饮食方面,餐后高血糖患者还应注意选择烹调方式。以土豆为例,鲜土豆为低血糖指数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属于中等,但采取不同的烹调方式,土豆食品的血糖指数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均会发生变化。如炸土豆片,油脂的浸泡使土豆成为了高热量食物,烹调过程中水分的丢失使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对血糖的影响更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油炸食物。此外,运动可有助于消耗餐后血糖,同时可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血糖利用与储存,因此餐后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建议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运动,运动半小时为宜,可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徒手体操、健身操等,均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达标。

综上,餐后血糖升高与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餐后肝糖原持续输出有关,由于餐后高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因此易引起微血管、大血管病变与胰岛β细胞损伤。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的控制,普通患者控制在10mmol/L以下即可,新诊断、年轻、病程短、未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疾病、不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控制在7.8mmol/L以下,同时应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通过控制饮食的“质”即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少吃高血糖指数食物,合理控制食物的“量”,包括控制饮食总量,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食物,少吃油炸类食物、合理运动等,有助于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达标。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如果觉得《控制餐后高血糖 哪些非药物疗法安全有效(医生告诉您答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