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流转土地种药材走上振兴发展路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本报讯日前,在蒙城县双涧镇马洼村的白芍种植基地,村干部马兆贤正和村民忙着刨根、分拣、装车,干得热火朝天。

“今年白芍长势很好,每亩产量超700公斤,目前鲜白芍市场价在每公斤5元以上,亩产值可达3500余元,除去地租、人员等成本,利润非常可观。”谈起白芍种植,马兆贤饶有兴趣地给种植商算了一笔经济账。而在2019年以前,马洼村村民一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劳心劳力却收效甚微,由于常年从土地上看不到什么前景,有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土地荒废。现如今,靠流转土地种植白芍这一举措又重新托起了村民们的致富梦。

“我家有15亩土地,今年全部流转出去了,每亩一年800块钱,一年能收一万多块钱的租金。”刚刚领到下一年地租的马超祥,又算了一笔账,“现在,村干部还帮我介绍一份看管白芍的工作,平时负责给白芍除草、施肥、打农药,忙时负责挖根、分拣或装车,每天至少五六十块钱,一年下来,我的务工收入也上万。既能照顾家,还能挣到钱,真是多亏了这小小白芍。”

看到马超祥通过流转土地尝到了甜头,附近村民纷纷找到马兆贤申请土地流转,希望统一租给白芍种植商。由于马洼村地处涡河岸边,土壤肥沃,气候、日照等条件适宜,有利于白芍的生长,使得土地流转很受白芍种植商的欢迎,白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预计今年流转土地约300亩,而且白芍从种植到收获还能带动周围一般农户和脱贫户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常年吸纳村民就业约1500人次,可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马兆贤对本村白芍产业的增值收益充满信心。下一步,马洼村将重点打造白芍种植基地这个品牌,鼓励种植商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种植品种,带领村民稳就业、增收益,依托小小“白芍”实现致富梦。

(武金广记者路振杰文/图)

药材基地采药忙

本报讯初冬时节,在谯城区十河镇木楼村中药材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正在忙着去泥、装运中药材白术,穿梭于田间的身影,绘成一幅繁忙的丰收画卷。

“近几年,受气候影响,白术产量不稳定,而市场需求又不断增加,因此价格居高不下。我这100多亩白术,按照目前市场价格算,能卖100多万元。”白术种植大户李广山开心地说。李广山种植中药材经验丰富,2020年通过木楼村委会流转了300亩连片田地,规模化种植中药材白术和白芷。

白术生长要求“旱不得、淹不得、养分多不得”,非常难伺候。为此,李广山在流转土地时,租种高地势、靠河塘、易排水的田地发展白术种植。尽管今年雨水偏多,但李广山的白术不仅没有受到影响,产量还大大超出预期,迎来了丰收年。

白术种植不仅为李广山创造了财富,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在药材种植基地打工,一天有70块钱收入,比自己种地挣钱多,而且还能照顾家里。”木楼董庄村65岁的许宝侠说,她还把家里的土地以每亩800元的租金流转出去,又能增加一份收入。

近年来,十河镇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以中药材种植为方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发展白术、白芍、藏红花等经济型中药材种植产业,今年62家企业和种植大户流转土地近4万亩,有效推进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药材种植,为有能力的老年人和脱贫户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乡村“老力”重获“新生”,铺展开一条振兴乡村大道。

(许玉林记者李鹏文/图)

(文章来源:亳州晚报)

如果觉得《流转土地种药材走上振兴发展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