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吃饱到吃好(用心用力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2023-06-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李小倩

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大城市加快发展老年助餐、居家照护服务,力争五年内逐步覆盖80%以上社区。

近年来,江苏省民政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不断新建养老助餐点,截至目前,省内助餐点已有3303家,为老年人送上热气腾腾的“暖心饭”。现阶段,要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升级进阶,尚需多措并举提升养老助餐服务水平。

优化布局,打造便民“就餐圈”。超前规划和布局不合理,是导致助餐点运营困难,助餐服务供给“打折”的主要源头性症结。破题之道则在于建设前的充分调研,建设时的合理规划与建成后的运营维护。对此,在加快助餐点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的同时,要开展调研工作与“明察暗访”,根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半径,找出已有助餐点的不足,找准规划建设点的地标,合理布局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为助餐服务“查漏补缺”。

升级服务,精准定制“点餐单”。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常见“老年病”对日常饮食中油、盐、糖的摄入量均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而传统自助式大锅饭的助餐服务往往难以满足老人群体的“禁忌菜单”。一方面,要从补贴政策上发力,通过运营补贴、减免房租等方式,对积极开展老人助餐服务的企业、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使其突破成本方面的束缚,精心推出“周周有食谱、天天不重样”的营养餐,并开设“无糖菜专区”等特色窗口;另一方面,要从智慧手段上着手,将老年群体的体检档案“上云上网”,并以此为依据推出“一人一餐、千老千餐”的个性餐。

创新模式,建立高效“配送链”。人手不足、寒潮来袭、常态防控等均是打通送餐服务“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难题。下一步,须将创新配餐模式,健全配送链条写入重点工作“日程表”,并充分凝聚起社会企业、公益组织、辖区居民等社会力量,按照“区域性助餐中心+社区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服务模式,建立多层次配餐、就餐、送餐的助餐网络,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外卖式”助餐服务,推动构建“一刻钟”服务圈。

呵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全新赛道,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核心赛程。让我们从“吃好一餐饭”这件小事着手,进一步提升“苏式养老生活”的舒适度、满意度。

【来源:苏州新闻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从吃饱到吃好(用心用力托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