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讲述」谢礼云:“行走的120”只为做好村民健康守护者

2023-06-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新闻提示:

在盘州市保基乡雨那洼村,有着这样一个祖孙三代行医的家庭。从最为传统的中医师,到走村串户的“赤脚医生”,再到懂得现代医疗手段的新一代村医,这个用双手守护着雨那洼人健康的家庭,除了仁术,更有仁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进村入户,只为守护村民健康(董元魁 摄)

我叫谢礼云,今年57岁,是土生土长的盘州市保基乡雨那洼村人,今天我要讲述的,是我和雨那洼村病患的故事。

在没有成为一名村医以前,我跟村里的很多人一样,都是每天扛着锄头干活的庄稼人。

我们雨那洼村,坐落在格所河谷的半山腰上中,是一个纯农业村寨。村里有12个村民组,共计586户2152人,其中,90%以上的都是苗族。

我的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老中医,所以每天我从地里忙活农活回到家,最喜欢的,就是听他讲解各种中药材的用途、药性。

17岁那年,我正式“出师”,成为了走村窜户的“赤脚医生”。也是从那个时侯开始,我感到了村民对消除病痛的渴望、对医生的崇敬,也更加坚定了我治病救人的决心。

那些年,哪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要去给村民看病,都是走山间的羊肠小道,最远的一户人家,要背着药箱两个多小时,回到家都已经接近凌晨了。

1987年1月,我有幸参加了临近的羊场乡的医疗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内科、外科,了解到了更多除了中医之外的医学知识。

培训之后,我进入了原格所乡卫生所工作,从“赤脚医生”,成为了一名村医。

在卫生室给村民拿药的谢礼云(董元魁 摄)

因为那个时侯电话还没有普及,我时常半夜被急促的敲门声叫醒,然后急匆匆的背上装有感冒药、肠胃药、外伤药、纱布、缝合针线等物品的药箱,踩着夜色去往需要救治的百姓身边。

1992年,我来到了现在的雨那洼村卫生室,继续为街坊四邻提供医疗服务,一干就干到现在。

说起这些年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1997年的一桩事。

那一天,我正准备吃午饭,四五个村民就火急火燎的小跑着来到了卫生室。等我定睛一看,一个村民的背上,还背着一个满脸是血的男人。

“他被炮炸伤了,现在已经昏迷了。”

我赶紧叫人把他平放在诊疗床上,仔细检查病人的伤势。

“你们还是赶紧送去乡镇的卫生院吧,村里没有氧气瓶,我恐怕救不了他了。”

“之前村里面那么多病你都可以治,咋个就治不了他咯!你放心大胆去救,我们相信你。”

就这样,在伤者家人坚定的眼神中,我开始了救治。

其实这个村民并未伤及要害,只是全脸、肩膀被飞溅的细小沙石弄出了上百个不深不浅的伤口。

我拿出镊子,一点一点的把沙石去除,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

为百姓诊治的谢礼云(董元魁 摄)

清理完所有伤口,已经是六个小时之后。看着放在盘子中的三四百颗沙子,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三个小时之后,伤者苏醒过来,我心里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

2005年,我的女儿谢菊从六盘水职院毕业,来到卫生院帮我的忙。

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跟着我上山采药,还经常把采到的药材送给家境窘迫的村民。

2016年,她被正式聘用为村卫生室的医生,成为了我的同事。

现在,除了跟我学习医学知识,她也会经常给我讲解一些她在课堂上、网络上学习到的现代医学技术。

有人会问我:“老谢,准备什么时侯退休呢?”

我只想说,这要村民还需要我,我这台在山村间“行走的120”就永远在路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瑶

景诗瑶 整理

编辑 屠琪

编审 陈诗宗

如果觉得《「讲述」谢礼云:“行走的120”只为做好村民健康守护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