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的建议(家长该做出改变)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3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幼儿经验水平的增加,去自我中心化,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理解能力的增强能对幼儿饮食行为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教育力量的介入可以使幼儿在自身基础上更好更快地进步,使得幼儿能尽早摆脱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庭内部提别关注。

为改善幼儿的饮食行为,本文以从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的固有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中寻求平衡点的角度,从家庭层面,以教育学和饮食安全的视角提出建议。

一、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

人生活在环境中,也是环境的产物。幼儿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一切都在塑造着幼儿的思想、认知和行动。家长在进餐时的吵架、批评教育、强迫和发脾气等都会对幼的心理施加巨大压力,受生理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心理的调节能力较弱,无法解决这一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其饮食行为。

如果总是遇到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对饮食、进餐环节和餐桌产生恐惧害怕乃至厌恶的情感。此外家长对幼儿进食行为的态度、对其胃口差的担心程度和对待幼儿不喜欢食物的态度也会外显于行而被孩子察觉到,孩子的饮食行为也会受其影响。

因此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幼儿,家长均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和谐、有规矩的饮食环境。首先家庭中进餐的时间和地点应该固定。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在无形中提醒幼儿这是吃饭的时间和地方,此时此地应该坐好吃饭。其次家长在准备食物和摆放餐具时可以请幼儿帮忙。

幼儿在饮食环节中多出一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给孩子分配适合的任务,这样幼儿便会多一份参与感、责任感、成就感与自豪感。再次家长应营造轻松愉悦、安全的进餐环境。在进餐环节中,多谈论开心、快乐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一天中发生的事情,给予孩子表扬或者安慰,让孩子感觉到饮食环节是一件令人放松的和开心的事情。

家长在面对幼儿不良的饮食行为不要表现得太在意,不要给孩子施加紧张与愤怒的情绪。安全的进餐环境包括心理安全和物质安全。轻松愉悦的环境可以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健康的食物、科学的烹饪方式等能给幼儿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接着,合理的生活习惯也利于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带领幼儿多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少吃甚至不吃不健康零食。运动可以增加幼儿的能量消耗,促进身体健康,使得幼儿的胃排空时长减少,营养物质的消化速度加快。良好的生活作息可以使得幼儿的消化系统以健康的方式运作和休息。

不健康的零食对幼儿百害无一利,频繁食用会干扰和损伤幼儿的消化系统,对幼儿的饮食安全有不良影响。此外主要照养人应注意选择丰富多样的食物。研究表明,幼儿对食物的选择和摄入量与食物的易得性和出现频率有很强的相关性。

这意味着家长应多向幼儿呈现出多样化的食物,不能只因家庭成员口味的好恶而固定食物的选择。最后对于非独生幼儿,家长要注重幼儿的饮食质量,如营养配比、幼儿需求等。

对于独生幼儿,家长不要对其施加过高的期望和过分的关注,更不要因性别原因更加娇惯与过分宠爱,而应尝试放手,让幼儿更加自然地发展,注意防范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孩子是否独生,孩子的出生顺序如何,家长都要一视同仁,除了关注幼儿的生理需求,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

二、保持科学的喂养方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看护人为祖父母的独生幼儿饮食行为表现不理想,这其中的原因便是照养人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和过度的溺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关于幼儿饮食方面的知识更加易得,家长应充实饮食知识,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幼儿的饮食安全打下坚实。

首先家长应利用这一契机,充分发挥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作用,补充自己的营养知识和喂养知识,给予幼儿真正需要的量和营养,以民主的方式对待孩子,不溺爱、不放任也不专治,结合实际情况对孩子施以更加科学的喂养方式。

对于独生幼儿的家长来说,可以结合饮食这一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对非独生幼儿家长来说,可以结合饮食这一活动发展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其次幼儿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培养,并不断强化,加以巩固。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包括父母、祖父母和亲戚们对同一幼儿的喂养方式需要保持一致并长期坚持。再次孩子的主要看护人应该为父母,若孩子不得不让祖父母代为照看,那么父母应该与祖父母、与孩子保持良性沟通,使得祖父母能够认同并坚持科学的喂养方式,孩子对父母保持信任感并能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

接着家长应与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在园的饮食状况,遵照幼儿园的喂养建议,切实担负起家园共育的责任。最后对于大孩和独生子女来说,家长更应采取并保持科学的喂养方式。大孩是家庭中最易受到模仿的对象,而他们的饮食行为又是外显的,经调查发现,大孩的饮食行为表现较差,这不利于家庭较小幼儿良好饮食行为的塑造。

独生子女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而饮食行为又关系到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反映出幼儿当下的发展水平,并且独生幼儿可能以后成为大孩,对弟弟妹妹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更应重视独生幼儿和大孩的饮食行为,保持科学的喂养方式。

三、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有利于形成家庭安全的饮食环境。幼儿具有好模仿的天性。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一条捷径,正是在不断地模仿中,幼儿才得以积累经验,提升自己。对于独生幼儿而言,他们缺乏同伴的影响,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作以表率。

因此家长自身应表现出良好的饮食行为,如吃饭的时间地点固定、手持餐具坐姿正确、不挑食、对食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等。家长的榜样作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对良好饮食行为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控,另一方面可以在无形之中学会家长的做法。

受生活节奏、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国人饮食方面表现出对“野味”的嗜好、对丰富味道的追求、吃过多、味过重、太油腻、餐点不固定不科学等问题。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极易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成人。为了自身健康,更为了幼儿的饮食安全,家长们应自觉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健康、安全的饮食观念和行为习惯。

除了家长亲自发挥榜样作用外,还可向外界找寻幼儿同伴的榜样,如多与亲朋好友聚餐,创造幼儿与同伴一起进餐的机会。对于非独生幼儿而言,年长孩子对于年幼孩子的影响也很重要,年长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会为年幼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对年长孩子的饮食行为的更加关注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选择健康多样的食物并科学地变更烹调方式

独生幼儿比非独生幼儿对食物的气味、口味、外观和质地等更为敏感,对没有吃过的事物加以排斥,对经常吃的食物产生厌倦的情绪,这需要家长运用智慧削弱这些不利因素对幼儿饮食产生的影响。对于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家长可以丰富该食物的烹调方式,如剁细榨汁捣成泥,做成可爱的幼儿喜欢的形象,或者切碎混合在幼儿喜欢吃的食物中。

如果孩子仍然难以接受该食物,则可以选择含有相似营养的其他食物替代。另外经常变化食物种类,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营养摄入种类,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幼儿因陌生而排斥食物的现象,改善幼儿对食物厌倦的现象。

同时家长应注意,在选择食物时应该购买和挑选安全健康的食物,如咸菜、蕨菜、发芽的土豆等,都是不安全不健康的食物,在购买时应该尽量少买或不买;少购买零食;食物的储存与加工应尽量做到现买现做,现做现吃,注意刀具的卫生清洁;食物的烹饪方式选择健康安全的,如清蒸、煮等,避免油炸。

对于独生幼儿家庭来说,选择多样的食物、变换烹调方式需要科学和丰富的营养知识,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家长任务较轻,应该利用空闲时间加强学习相关知识。

对于非独生幼儿家庭来说,由于孩子较多,事务繁杂,为幼儿准备丰富的食物和变化烹调方式可能比较困难,这时候需要家长们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孩子数量的优势,发挥年长孩子的带头作用,发挥幼儿的集体意识和主动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庭分担部分工作。

五、总结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幼儿的饮食行为关乎个人的生长发育,关乎其个人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幼儿的饮食行为与饮食安全总体上还是令人欣慰的。

但幼儿的食欲较差,食量较小,且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的总体饮食行为还是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挑食、过饱响应和外因性进食上。在食物响应、外因性进食、不良进食习惯、挑食和过饱上存在饮食安全隐患。本文从家庭内部方面,对家长提出的建议,希望能对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起到帮助。

如果觉得《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的建议(家长该做出改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