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从外部环境入手(如何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教育)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0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幼儿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们在模仿中得以快速成长,同时其行为习惯一旦形成便很难更改。身体健康需要健康的食物和饮食行为,只有这样“健康的精神”才能“寓于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身体会影响幼儿基因的表达,认知、心理、技能等的发展。

研究幼儿的饮食行为既能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能激发家长、教师以饮食行为为契机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饮食行为教育需要内部和外部环境双方关注,两者缺一不可,本文从外部环境即幼儿园和社会层面,提出必要性建议。

一、幼儿园方面

1.建立健全幼儿园饮食安全管理体制

食物的安全是幼儿饮食最基本的要求,幼儿园饮食安全关系到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为保护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幼儿园应建立健全饮食安全管理体制,为幼儿健康成长、均衡营养和饮食安全提供基本的保证。

首先幼儿园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将食品的计划、采购、保管和制作等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保障幼儿的食品安全。其次加强监管力度,相关管理人员对食堂的食物、人员、加工程序、卫生进行检查,对幼儿饮食环节进行定期巡访。保障幼儿的食物及饮食行为安全。最后加强对幼儿园师生的饮食安全教育。

幼儿园应定期对教师及工作人员进行饮食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增强食物和饮食行为的安全意识与行动力。教师应多组织饮食安全相关活动与游戏,使饮食安全渗透于生活中,提高幼儿的饮食安全意识与知识。

2.为家长普及更多幼儿饮食知识

在面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饮食知识时,家长容易分辨不清哪个是正确的和适合幼儿的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为了幼儿健康的发展,应秉承家园共育的原则,为家长普及幼儿饮食的重要性,挑选并介绍适合的幼儿饮食知识。幼儿园为家长普及的方式有很多种,园方可以选取多种方式。

如可以通过家长群为家长解答幼儿饮食的困惑与疑问,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定期推送饮食常识和小技巧,可以组织开展活动当面为家长普及饮食知识,开展家长沙龙,让有经验的家长谈谈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在班级门口及公告栏张贴小知识,以便家长接送孩子的途中读取。

当然幼儿园也可以印发饮食小册子,分发到家长手中以供家长翻阅。应该注意的是,幼儿园应普及针对独生幼儿家庭和非独生幼儿家庭情况的喂养知识,并根据家长反馈及时予以完善。

3.促进家园合作和家园喂养方式统一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场所,二者应该是一个整体,共同担负起增进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很多幼儿在幼儿园中按照老师的要求来,但一回到家后立刻将所学知识技能抛于脑后,这样的情况着实令人唏嘘。

倘若幼儿在幼儿园中达到了教师的要求,饮食行为非常好,在家庭中,家长仍用一套不科学的方法教育幼儿或者溺爱幼儿的话,那么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将难以建立起来,幼儿园的常规和幼儿教育的目标就难以达成。因此需要幼儿园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普及家园一致的重要性,使家长能够认同、做到并能坚持正确科学的喂养方法。

同时幼儿园应及时跟进幼儿在家庭中的饮食状况,掌握幼儿的饮食行为表现并及时予以及时解决。另外幼儿园在与家长沟通时,对待独生幼儿家庭和非独生幼儿家庭、父母照顾和祖父母照顾的家庭要有所区别。特别是对于独生幼儿家庭,幼儿园要及时、频繁地与家长联系交流,使家庭的教养方式最小程度上受孩子为独生幼儿特征的影响而有失偏颇。

4.幼儿教师保持科学的喂养方式

幼儿园教师工作繁忙,班级幼儿数众多,种种不利因素都在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教育激情。幼儿的饮食环节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教师疲于工作使得幼儿的进餐环节并未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幼儿园的饮食环节,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及时补充消耗的体能与营养,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幼儿在饮食环节中锻炼和发展其注意力、手眼协调、自我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增长其对于食物的经验。饮食环节是发展幼儿众多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好好把握住这个教育契机,而不是为了压缩时间催促幼儿、压制幼儿交流的欲望,或者直接全权代替幼儿自己进食。

游紫为等研究者提出幼教人员的营养知识、对饮食的态度和相关行为都会对幼儿的饮食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保持科学的喂养方式,不仅要靠耐心与教育热情,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时俱进,紧跟最新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此外在幼儿刚入学时期,教师应更加注意独生幼儿的适应问题,给予独生幼儿适当的关注,特别是在餐点环节,给予独生幼儿多一点的帮助与耐心,使其渐渐适应集体生活。

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独生和非独生幼儿的固有特征,对于独生幼儿,应多安排非独生幼儿与其一同活动,发挥榜样作用,引导独生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增加其社交技能,鼓励其在饮食环节中沟通、分享、共情等品质的发展;对于非独生幼儿时,则应多促进其在饮食环节中主动性、学习品质的发展。

5.在良好饮食氛围中开展食育活动

食育是一种关于食物和饮食的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们得以掌握有关食物的知识,可以提升选择食物的能力,并形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而良好的饮食氛围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对饮食活动产生心理认同和正确的认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因此在开展食育活动中,首先幼儿园应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环境和饮食环境,实现幼儿、教师、工作人员的协作与交流,创设宽敞适宜的进食环境,注意餐桌的摆放,餐具与环境的装饰。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和认识身边的食物,认识事物的颜色、形状、手感、味道等特征。

接着让幼儿幼儿品尝各地的特色小吃,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然后在班里分享。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掌握日常简单的礼仪与待客之道,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做饭,了解烹饪的意义,让幼儿体验美食的来之不易并常怀感恩之心。

在食育活动中,对于独生与非独生幼儿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着眼于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的特质,使得幼儿在食育活动中能各自发挥其优势,利用同伴的力量,弥补其自身的不足。

二、社会方面

1.加大喂养知识和营养常识的宣传与普及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社区和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子纽带,对每个家庭的影响都举足轻重。

媒体具有舆论导向作用,媒体加大对喂养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一方面可以让大众认识到饮食和营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切实学到很多有用的方法与知识,解决家长无从下手、面对孩子饮食问题却无所适从的窘境。社会的普及和宣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社区方面可多组织有经验的家长或专家做相关经验的介绍和答疑,开展饮食讲座、良好饮食行为比赛等活动,另外社区应多开展幼儿活动,为独生幼儿寻找玩伴提供便利,使得独生与非独生幼儿相互学习。高校方面多组织饮食卫生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作以普及和宣传,让最新研究成果惠及大众。

媒体技术方面可多开发简单实用易操作的关于饮食健康的小程序或者APP,并顾及独生和非独生家庭的区别,推送适合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饮食培养措施;图书出版商应开发和出版多种类型的,适合家长阅读的有关喂养和营养方面的知识,供家长选取、择阅。

2.开发适合幼儿使用的餐具

幼儿具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好奇心重、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手眼不协调、力气较小、自我中心、具体形象思维、泛灵等特点,因此幼儿所使用的餐具和成人应该有所不同。更具童趣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餐具,能够为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幼儿咀嚼和吞咽能力较弱导致其吃饭较慢,传统的餐具保温性能极差且笨重,而幼儿的手腕肌肉和协调性发育较晚使得幼儿不易独自操作传统餐具,这可能使得幼儿因餐具不合适,久而久之失去对吃饭的兴趣。因此适合幼儿的餐具尤为重要。

除了餐具的设计,餐具材质的安全性也是需要关注的,幼儿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比成人弱,皮肤渗透能力强,很容易因材质问题引起中毒,因此厂家在生产幼儿使用的餐具时应充分了解国内及国内的安全标准,考虑材质的安全性,同时相关监督部门也应履行好自身职责。

3.形成安全的社会饮食环境

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商业利益开始最大化。幼儿园附近随处可见的小商小贩即时生产或售卖极易吸引幼儿眼球的三无食品,幼儿受好奇心、从众心和食物独特味道的影响,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幼儿摄入过多不健康食物。除此之外,食品餐饮的宣传登上了大众媒体,开始以迅速、快捷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人类发展生态理论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环境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作用。幼儿是这一社会的参与者,但受其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又因其知识经验不足、好模仿的天性,他们无法判断对错,而家长营养知识也参差不齐,安全的社会饮食环境易给家长和幼儿造成误导,使其认知混乱。

随着一次次传染疾病的爆发与流行,如SARS、COVID-19等,社会各界开始反思人类的饮食行为,并发现众多传染疾病均与人类的饮食行为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应向大众普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大众也应自觉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以用野生动物招待来客为荣,不参与并自觉抵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杜绝野生动物的消费,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害与栖息地的侵扰,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生态与公共安全,保护幼儿免遭疾病的影响,使幼儿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养成正确的饮食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应该利用疫情这一契机,在此背景下通过各种方式,生动形象地为幼儿讲解与普及饮食与疾病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正确的饮食行为。

三、总结

综上可得,幼儿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其外部环境,即幼儿园和社会方面,提出必要性建议。幼儿园方面,建立健全幼儿园饮食安全管理机制;为家长普及更多幼儿喂养知识社会应形成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促使大众各界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社会方面要规范媒体对不健康食物的宣传,控制幼儿接触不健康食物的机会,给幼儿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使幼儿在一个更加纯净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如果觉得《从外部环境入手(如何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幼儿饮食行为教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