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因为智慧不够(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2023-06-1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在每天的新闻中,我们都会看到很多为无法控制情绪而买单的案例。

乘客因坐过站与司机发生争吵,抢夺司机方向盘导致公交坠河;城管劝阻占道经营小贩,小贩儿子突然用水泥砖砸向城管头部;丈夫与妻子争吵,情急之下拿起水果刀捅了妻子。

这样的案例不胜其数,因为别人的一些言语、行为而使自己的情绪失控,甚至做出一些违反法律、伤天害理的事情,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加伟大。”只要稍微留意观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项强于普通人的能力,那就是情绪管理能力。

关于情绪管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这样说: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沸腾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正到快意的时候就能截然忍住,默默不说;意气正到发扬时就能翕然收敛得住;愤怒和嗜欲正到顶点时就能廓然消除:这些如果不是天下大智大勇的人,是做不到这些的。

王阳明认为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够做到以上三点,换而言之,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是因为你的智慧还不够。

有一天,一个弟子问王阳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

王阳明回答道:哪里有什么技巧,只是努力做学问,养的此心不动;如果非要说有技巧,那此心不动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无几,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王阳明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他深知情绪对一个人思维的影响是非常的的,心不动、情绪稳定才能让自己冷静,冷静才能沉着,沉着才能在危机面前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也是智者的表现。

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通过智慧和修行就可以获得的能力,而能够做到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如何去拥有这种和智慧和修养?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意思是说: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王阳明一生非常坎坷,几次被小人陷害差点丢了性命不说,就连皇上也无情地对其进行打击,最终被贬到了贵州龙场做做驿丞,尽管如此,在每次危难之际,王阳明总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化解一切危机,他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在苦难中磨砺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悟道,最终有了著名的“龙场顿悟”,登顶圣人之位。

生活中的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控制不好自己堕落的情绪,从此一蹶不振。历事才能练心,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自己不敢面对的事情上不断突破自己,这样内心才能真正有力量,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无论是顺是逆、是动是静,内心都能够淡定从容,这样才是真正的心定,这样才能一个人最高的修养。

有人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曾国藩也曾感慨:“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王阳明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用自己跌宕的人生顿悟出的,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阳明心学,影响了我国500年来的无数英豪。

“知行合一”的理论是在他经历了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无人问津的落寞后,不断反思、修炼后,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根据一生的经历著成《知行合一》,这是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传记作品,简练地介绍了王阳明的一生,诸如他的生活,如家庭、幼年、游历、应试、政治、改过、讲学等等,让你全面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同时,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

王阳明还有一本《传习录》,它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堪称“心学第一书”,它在王阳明心学中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圣经》在基督教中的地位。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国学大师钱穆将《传习录》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在这两本书里面,你不仅可以学习到管理情绪的方法,而且还有“格物致知,灭除轻傲”“嘴巴闭关,身体力行”“反观自身,自我提升”“耐住寂寞,久久为功”等等关于人生中的各方面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这两本书都带有白话文翻译,不仅有文白对照,方便阅读。还有注释详解,疑难词的解析,后面还有点评介绍,加深你的了解,绝对可以让你看得懂,用得着。

在如今这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读一读王阳明的心学,有助于获得心灵的沉静、人格的善良、精神的强大!帮助你获得一个美满的人生。

如果觉得《王阳明:情绪不好是因为智慧不够(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