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我们的喝粥习俗(是因为贫穷吗)

2023-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中国人爱喝粥,在世界饮食之林中可谓独树一帜。种类之多,食用之频繁,尤其在北方。像我们老家,河南北部的一个县城,一天三顿饭,通常都是中午吃面食,早晚是喝粥配上馒头、菜,比较常喝的是玉米粥,我们那里一般叫做“糊涂”,小米粥大米粥也有,但不是主流。

我们日常家庭所食用的粥,大概不是考虑什么它的营养之类,只是把粥当作水的作用,以配合馒头菜而已。至于粥到底有没有营养,说法不一。有人说养胃,有人说伤胃。

古人的看法也如此,有声称粥是具有食疗作用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有食疗作用的粥就55种。其他各种古籍中记载的药粥方剂,大概有上千个。如果说粥真的毫无营养,毫无价值,有这么多先人都是搞错的吗,说不通。宋朝著名大诗人陆游曾写了首《食粥诗》,对粥很是肯定。“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懂长年在目前。我得宛平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在说粥的养生作用。

不过也有不同看法,说古代劳动人民之所以爱喝粥,是因为贫穷的关系,煮粥很方便,人多的话多添点水就行。例如以前北方的粥厂,慈善机关或者是好心行善之人施舍救济的地方,供穷苦受难的人一时之用,当然只喝粥是不能饱肚子的,不过也聊胜于无。明代诗人张方贤有首《煮粥歌》颇可寻味,写道:

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羔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在多种多样的粥食中,最有分量的要属腊八粥。秦朝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就简称“腊八”,是一个祭祖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互相赠药,以防来年春瘟。不过吃腊八粥的习俗,到宋代才有记载,据说开始于寺院,“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到了明代,腊八粥已成为皇帝赏赐大臣们的节令佳品。据《旧京风俗志》载,北京雍和宫煮腊八粥,由内务府主办,阵仗很大,一顿粥要花费十万两银子,煮好后先呈皇帝食用,然后分别赏赐王公大臣。清代,食腊八粥的习俗已在全国普及了,北方比较注重。

不管粥是否有营养,是否有药用,能不能养生,且不论,但应该肯定,作为千百年来广大民众所日常食用的粥,是没有害处的。那些说粥没有营养的人要明白,没有人把粥顿顿当作主食的,我们一天都会吃各种各样的东西。

另外得说,粥也确实很好喝,但一定要配馒头、菜,这三者简直是绝配。可能有的人士会认为,这种吃法是很土气,很不上品的。从这点看,我们的喝粥习俗,真可能与贫穷有关,不然怎么会造成这种印象。不过这无关紧要,谁爱吃什么吃什么。煮的很稠的小米粥配上咸菜丝,非常好吃!

如果觉得《我们的喝粥习俗(是因为贫穷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