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青年“衣”“食”“代”(消费看我“行”)

2023-06-20 分类:养生资讯

引言

百年风云,衣食与行。

建党以来,我们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与峥嵘岁月。历史的印记永不灭,党的光辉闪耀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在人民生活的点滴中煜煜生辉。

百年来人们衣食与行的不断变化切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功勋,也印下了我们与时代一起向前的辉煌岁月。 今天的我们穿着多式多样,吃得美味健康,出门方便快捷,那百年以来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服饰

20世纪20-30年代

这是个旗袍非常发达的年代,旗袍被创造出许多新花样,而旗袍衬马甲和皮草,更显东方气质。

在上层阶级,男士以西装长袍为主,剪去长辫,留“东洋头”,穿长袍或长袍与马甲的结合,女士们打洋伞、戴洋帽也是随处可见。这种中西结合的穿着方式也成了当时很多主张新旧结合人士的着装模式。

上海市工人平均每年购置衣物数量由上看出, 在平民阶级他们20、30年代的人们即便是穿着洋布,也依然是简单、朴素的,甚至买布做衣。

30、40年代

西装依旧非常流行,但版型变得更为宽松。

受战争影响,女性服装趋于简洁和中性,衬衫成为必备行头。

50年代

旗袍被干部装取而代之,女装流行的是简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和长西裤。

工装和 军装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60年代

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大陆成为“红海洋,蓝海洋、绿海洋“的世界,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盛行。

解放鞋开始流行,绣着“为人民服务”的黄色挎包也是人手一个。

在中期,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白蓝相间的”海魂衫“。

70年代

前期,由“红装裹身”的尚武风尚向中性化过渡,款式单一,色调沉闷是服饰的主要特点。

小白鞋和“假领子”也成为一种“当代”潮流。

后期,喇叭裤和迷你裙在中国流行起来,中性化的女装慢慢被摒弃,出现了各种“奇装异服”。

80年代

蝙蝠衫、棒针衫、滑雪衫纷纷登场, 多元化成为这一时期女子服饰的特点。

中后期,市场臻于成熟,服装流行加快,服装向时装化变化,突出艺术性和时代风貌。

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拥有一双回力鞋在青少年中也是潮人符号之一。

90年代

初期,服装彰显 突出个性的风尚,讲究品味,他国的服装流行新潮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都市时尚。

人们既穿飘逸的休闲服,也穿显身材的时尚连衣裙。

到了 后期,时装出现许多卖点:闪亮、斜肩、花卉以及荷叶边。人们也争相穿起“吊带衫”,展示自己的身体曲线,不再畏惧袒胸露乳。

那时的宽肩膀和厚垫肩也开始流行起来,牛仔帽、贝雷帽、棒球帽等各种帽子传入也风靡一时。

21世纪

21世纪是一个包容、多元的时代,人们的服饰风格、款式也更加多元。

而在众多风格的服饰中,在国内一股 “国潮风”在95后群体中兴起。

他们除了身穿汉服,让国潮文化重回日常生活中外,还是推动国潮出圈的主力军。他们对国潮跨界联名品牌的偏好,让中国的民族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国潮风”的兴起也大大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

食物

20世纪50年代以前

普通人家所食非常粗简,多为玉米面、小米、高粱面等粗粮,很少吃鱼、肉等。

粮食在饮食结构中占绝对的重要位置。

富有的人家能连续几个月一直吃白面,他们平均每家每年所用调味费用约为5元上下。

而大多数农户饥一顿,饱一顿,吃糠咽菜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营养大为不足。

1920-1930年上海工人每天每人食品消费情况以上可以看出上海工人每天吃的 粮食类食物占大多数。

50年代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在当年,可以说人们视票证为“命根子”,没有票证,即使有钱也寸步难行,可以称之为 “票证时代”。

老百姓使用票证购买食物,基本解决吃饭的问题。

但由于建国初期,食物供应紧张,品类匮乏,有时候即便有票证,也不一定有食物,尤其是油,肉等更是遗缺,甚至每逢过年之际人们常天未亮就去排队购买食物。

60年代

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初期饥荒严重,树皮树叶、野草等绿色的东西都难逃被吃的命运。

食物极其缺少,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在1962年的整顿后,经济才稍微有所好转,基本上能够吃上玉米、高粱、红薯等杂粮,白面、大米只有在过年时可以少量吃到。

70年代

这一时期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油和副食品开始敞开供应。

每家每户过年几乎都能吃红烧肉,三文鱼、鲈鱼等也成为餐桌上的佳肴。但此时仍然以 解决温饱为主,饭店菜品单一。主食有馒头、油炒饭、闷锅饭、滤米饭、机制面条等,以“傻”“大”“黑”“粗”为特色。

值得高兴的是出现了爆米花、棉花糖、麦乳精等休闲食品

80年代

改革开放时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 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1980-1990 屠宰增量

1985-1990年食品年产增高量蔬菜品种增加,但多是黄瓜、茄子等本地菜。食物供应充足,不少菜农也开始叫卖自家生产的蔬菜。

除此以外,人们为追求美味,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零食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烤红薯、果丹皮、酸梅粉、冰棍等,满足了人们的口福。

由上看出,粮油生产增加,精米、精面、精炼油的比重提高,人们基本的主食物资充足。

90年代-20世纪初

进入 饕餮时代,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对食物有了更高的追求。

洋餐、自助餐的流行,菜系渗透,南菜北做,让餐桌上的花样越来越多。

除了“火锅”、“麻辣烫”等食品外,市场上的饼干、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零食也琳琅满目。

这种 “零食文化”的盛行,满足了人们对丰富的追求。

21世纪

全民奔向小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饮食健康,注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追求绿色健康、纯天然的有机食品。

曾经的野菜也重新回到餐桌上来,这一次不再是因为挨饿,而是贴着 美味、健康的标签出现。

21世纪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变化,也促使了 朋克养生、懒系消费的出现,与此同时, 茶饮消费也成为年轻人的日常必备。

朋克养生

当代年轻人在不健康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中开始寻找养生技巧——朋克养生。

工作压力引起的睡眠和脱发问题困扰着年轻人,他们除了通过褪黑素等产品调整睡眠作息外,增强免疫力、保护视力、控制体重和补充营养的保健品也成为了养生人的必备。

而抗糖、抗氧化、无糖可乐、低糖奶茶等 少油少盐少糖的食品更是受到年轻人青睐。

有报告显示,在众多饮品当中无糖和全糖之间仅相差的43千卡,但选择全糖或多糖的用户只占7%,选择无糖、微糖、少糖的用户数量要比多糖、全糖的用户数量高出13倍。

2020年天猫“双11”期间养生食品的销量增速除了去糖外,蜂蜜、枸杞、乳清蛋白、养生茶和酵素也成了年轻人的五大畅销养生食品。

懒系饮食

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快节奏时代,速食无疑成为正餐的绝佳代替品。

食火锅、速食粥等多元速食产品取代了方便面成为热门产品。

外卖产业的迅速崛起。

华莱士、麦当劳、肯德基、一点点和汉堡王等快餐美食成为总得分前五的外卖品牌。

从2011-2020年,外卖行业的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都在不断增长,用户遍及各个年龄层的人群,更是加速了人们懒系饮食的脚步。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懒系饮食大军,特别是 18-35的年轻人更是成为懒系饮食消费的主力军。

茶饮消费

据《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的用户调研,90后消费者(21-30岁)已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的50%,80后消费者占比37%。

根据《美团外卖奶茶真香消费报告》显示,2018年美团外卖奶茶订单量突破2.1亿单,平台上茶饮商户数量相比2017年翻了3倍,一大批茶饮商户依托美团外卖实现了高速成长和扩张,而奈雪の茶、喜茶、Coco都可茶饮成为消费者最爱搜索的奶茶品牌。

截止2018年,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已经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

这样看来,茶饮仿佛成了当下年轻人的“精神饮料”。这种将茶与饮料结合的创新消费,不仅让茶文化获得年轻人的青睐,还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

20世纪50年代之前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交通非常不发达。

中国除了上海部分地区有无轨电车外,其余地区还没有普及公共交通,人们的出行也主要靠人力和动物,即步行与人力车、黄包车,以及牛车、马车等。

而进口或外企制造的轿车则是少部分地位较高且颇有财富的群体才能享受,铁路线也较少。

在城与城之间来往相当困难。

60、70年代

这一时代,可谓是 自行车的“狂欢之年”。

1965年,飞鸽自行车年产量突破40万辆,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便开始骑着单一色调自行车在街道上行驶,这一现象到70年代最为普及。

在当时,自行车、缝纫机与手表并称为“三大件”,拥有一辆自行车几乎成了财富的象征。

到70年代末,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涌现,让自行车的品牌更加丰富起来。

80年代

机动车年代的开始,公交、出租车、摩托成为普通人的出行必备。

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挤公交成为一辈人难忘的记忆;黄色面的出租车成为“城市名片”,在当时乘客打车需要到售票点购买车票,由调度员派遣出车;“摩托”受到当时年轻人的青睐,可以说骑上它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崽”,回头率爆表。

除此之外, 铁路客运有了较好的发展,绿皮火车成为了当时铁路客运的主力军。

基本上解决人们远行问题。

90年代

轿车开始普及,出租车行业盛行,“打的”成为一种时髦的出行方式,形成一股潮流;中巴车在城乡之间流行,价格便宜,随叫随到,深受人们喜爱,极大地解决了城乡之间的交通难题;飞机和远洋客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仍然是新鲜事物,却也不再是闻所未闻。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飞跃的进步,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利。

21世纪初

正式进入地球村时代。

我国铁路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全面提速,高铁、动车大大节约百姓出行时间,提升了出行质量

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地铁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有35个城市开通地铁。

轿车也面向大众普及,走进千万百姓家。

除此以外,航空交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中国共与110个国家签订了航空协议,开辟国家航线290条,通航43个国家96个城市;空调公交车开始投放使用、公交IC卡开始普及。

信息时代与低碳时代

电动车成为大众喜爱的便捷的交通工具,不仅省时省力,还低碳环保

“网约车”的普及是信息时代人们解决打车难的重要方式;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人们从地铁站到家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捷程度。

这一时期的 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大大推进了我国 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

尾声

百年来,中国人民衣食与行的变迁深刻地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不断向前发展,国家与人民一步步走向独立与强大,一步步实现富强与繁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功绩。

建党百年,不忘百年,衣食与行的变化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民风貌的变化,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

我们应牢记时代的变革与开拓历史的艰难,一心向党,不忘初心。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会将国家与人民傲然的风采延续下去,并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